由中考分解指标看人性自私,教育公平不要双重标准!
在短期教育资源难以均衡前提下,分解指标是扶持薄弱学校发展重要措施。但今年中考取消分解指标最低线下40分控制线后,争议就发生了
优势学校主张按分数,统一录取。这种言论看似公正,却忽视了前提的不公。因为小升初是按学校对口,并没统一招考。如果完全按分数,将造成强者恒强局面。更重要这些优势学校孩子大多出身"富贵",长此以往,一定更加剧阶层固化。
当优势学校家长呼吁按分数录取时,也考虑一下薄弱学校处境,这与平日呼吁教育公平岂非背道而驰。
为什么此前没那么强烈反应。因为薄弱学校虽然有分解指标,但有线下40分限制,部分指标实际没用上,二次分配又回到了优势学校手中。
可是,现在不同了。分解就是真真切切分解。这就导致部分优势学校学生分高,但指标不够,进不了二中,但薄弱学校学生分低,有指标,可以进二中。
请记住:
教育公平并非一个考试,它还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抛开这些谈公平,是讽刺!对薄弱学校而言,分解指标是他们希望。而且优势学校名额已经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这些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看到自己分解指标少,要求数量上向优势学校看齐。这是另外一种自私。优势学校学生多,教育质量好,如果等额分配,则是对优势学校学生不公。
教育局希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这无可厚非。但结果是两面不讨好。
如果完全倾向一方,这样政府才是偏激无希望政府! 分解指标的依据,一是在籍应届毕业生人数,二是教育质量好坏。从制定依据上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适当调整二中招生人数,多100人即可保证薄弱校指标,名校孩子也多一点机会,现在好多初中孩孑多苦,为考上理想的高中,直接减名校指标也不合理 双方都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呼吁教育公平,只能是对人不对己的武器 zym0905 发表于 2016-5-26 17:39
适当调整二中招生人数,多100人即可保证薄弱校指标,名校孩子也多一点机会,现在好多初中孩孑多苦,为考上 ...
二中一届已1200人
多招还有意义,那时二中还是二中?这是重名不重实。 名校的孩孑的付出,家长的付出,想学习的孩孑的理想也不该扼杀 全市都设为二中分校,全都0k了。。。 zym0905 发表于 2016-5-26 17:45
名校的孩孑的付出,家长的付出,想学习的孩孑的理想也不该扼杀
大局!教育公平大局!
薄弱学校名额很少,有些学校只有几个名额,如果还不能把这些指标真正分解到校,谈谈什么均衡发展。
本帖最后由 n202900 于 2016-5-26 18:15 编辑
修改 123海棠 发表于 2016-5-26 17:48
全市都设为二中分校,全都0k了。。。
家长傻吗?不知哪个正宗。
解决教育均衡一靠师资流动,二靠分解指标真正到校。一个市区中考就有那么多阻力,可想高考改革更难! 不在于怎么批判政策问题,而在于拿出真正有效解决方案。建设比批评难万倍。 要公平应该是开始就知道游戏规则的,大家都按这个规则,突然中途改变游戏规则了,公平吗,最起码要逐步降低控制线,一刀切公平吗, 本帖最后由 bbsxdbc 于 2016-5-26 18:27 编辑
要公平就要应该严格禁止跨地段招生,各学校资源分配严格平均分配。:):) 不会是下一步想进二中,要花钱进。 你分析的有道理,看来教育局的确是吃力不讨好。不过我看那个呼吁的贴子明显是站在薄弱学校的角度表示不满的。明年的北师大附校和后年的一实小初中部,也要从分解指标中分得一杯羮,哎哟,教育局头都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