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17
- 鸡蛋
- 0

陆军中士
|
2010年初到8月份,新城区开了多少家酒吧,我没细数过,我能记住名字的有,涂山路上的蓝调1度酒吧,7080酒吧,苏荷酒吧,CS酒吧,A9酒吧,黑藤酒吧,兴业街上紫金名流西侧的babyface酒吧,宫吧,998酒吧,芭比酒吧,后海酒吧,夜店酒吧,女仆酒吧,英伦酒吧,糖果酒吧,G+酒吧,寻欢作乐酒吧,路人酒吧,爵士酒吧,绯闻酒吧,下半年开业的意样时光酒吧,紫金名流西门对面的空瓶子酒吧,花正艳酒吧,还有下半年开业的3198酒吧,沁雅凯旋城北门的天黑以后酒吧,新新家园南门的心跳酒吧,宝龙立新娱乐城楼下的一家160平米的酒吧(当时叫什么名字我记不住了),工农路上的夜袭人酒吧。加上原先经营下来或者转手换人经营的酒吧有,猫吧,情港酒吧(原来的雷克斯),蚌驴会,CD酒吧,昨日酒吧,喜力酒吧,晕吧,A8,醉吧,夜涩酒吧,在宏业村还出现过一家酒吧我没去过,这些就是蚌埠最高峰期出现的39家酒吧(数字有误差也不大)。2010年的上半年是平均1个月开4家酒吧。
那一时间酒吧市场叫那个乱啊,变相降价的促销,争抢有消费能力的顾客,毫无意义的聚会活动,反正是花样百出,办法用尽。早开业几天的酒吧还没站稳脚,顾客群还没形成,后开业酒吧的装修风格,定价就有针对性的来了。有的酒吧3月份开业投资不多,顾客也是朋友居多,到了5月份基本上就已经有可能被淘汰了,因为后面开的酒吧装修比他好,价格比他便宜,正常情况我认为装修一次酒吧应该能维持个2年左右不被市场淘汰,可是你想才开业两个月,仅你赚能赚多少钱,可是市场已经决定了你被淘汰了,可想竞争的残酷。我酒吧虽然距离新城区不算近,但是已经能深刻的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有顾客在我酒吧喝酒,没坐20分钟,就接到两家酒吧老板打来的电话喊过去坐坐,也有顾客喝完酒买单的时候对酒水价格提意见了,意思是新城区那边的酒吧价格比我这边低不少。那段时间我也到酒吧街去参观了几次,因为不少开酒吧的老板原先都是我店里的顾客,人家开酒吧了,我谈不上捧场,也得去照个面。去看过之后我也是感觉心里一凉啊,原先我酒吧售价在10块钱的啤酒,酒吧街卖价一样但是买一送一,这不是饮鸩止渴吗。酒吧毕竟是一种非必须消费,在酒吧没有特别的竞争力的时候价格战带来的只能是伤害整个行业,是,酒吧的运营成本不高,不需要原材料深加工,对于专业人员的依赖也没饭店这么大,可是相应的利润才能保证酒吧行业的良性发展,酒吧经营者把赚来的利润用来提高酒吧的经营品质,提供给顾客更加超值的服务,才能让所有的酒吧都能发展起来,提升蚌埠酒吧的整体形象。不少熟悉的酒吧老板就在我面前提到同一个话题,看能不能这些酒吧的老板在一起坐坐,大家不要打价格战了,让我看能不能牵头通知在一起开开会。(大概都感觉我跟大部分的酒吧都熟悉)这事我也没做,因为,市场决定了一切,不是能商量的来的。
说着讲着世界杯到了,各家酒吧都想趁世界杯赚一笔。我经营过2006年的世界杯,我知道苦处,没有所有人想的那么好,世界杯本身是在国外举行,都是在凌晨(2010年还好点,巴西的时差不大,晚上的看球时间还算合适,06年的世界杯有的比赛都是在凌晨2点开始,大部分人选择还是在浴室,家里看,在酒吧熬到两点才开赛,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如看重播)但是大势所趋,还好我酒吧里投影设备什么都有,每天谈不上爆满吧,但也过的去。世界杯落幕之后,我去了合肥玩了两天。
到了合肥先去了马鞍山路上的极地88,马鞍山路正在修立交桥,看样子慢摇吧的生意也不算太好,进了极地,感觉跟南京的1912没什么分别,我坐在吧台叫了两瓶百威,点了款鸡尾酒,点完单后发现吧台工作人员流露出不屑的眼神,让我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太商业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地方。接着我去了合肥非常有名气的一家酒吧,革命者。革命者在合肥稻香楼对面的一条巷子里,沿街只能看见一个不大的虎牌啤酒广告灯,并不起眼,我看见广告的时候还有点失望,感觉是不是名气有点言过其实了。进了巷子20米才看见一栋旧楼房,进去后看见一面人工的攀岩墙,周边环境实在是不入眼。进了酒吧后先扫了一眼,酒吧里灯光昏暗,墙上都是些仿文革时期的涂鸦,长长的吧台,不起眼的桌椅,主要的装修材料就是砖头,酒吧里还有张台球桌,空间有300平米吧。可是啊,人特别多。我坐了没多会,乐队到了。乐队成员是两个外国人贝斯,吉他手,一个中国鼓手,键盘手。(我不经常看这种现场的乐队演出,原先看的乐队都是弹唱一些翻唱的歌曲)外国吉他手,个子有190,白头发,穿了套打太极拳的白绵绸唐装,扎个马尾辫子,吉他手个不高,光头,紧身T恤,牛仔裤。演出开始了,我第一次感受到摇滚现场的力量,第一首曲子,没有歌词,只有音乐和两声乐手的咆哮,现场的气氛太好了,全场没有人是坐着的,只有震耳欲聋的摇滚和喊叫还有手机,相机闪光灯不停的对着舞台闪烁,我都激动的难以形容。第二曲演奏到一半,扎马尾的老外把电吉他往地下一放,一屁股坐在音箱上,旁边的乐手继续弹奏,他点了根烟,拾起电吉他,闭着眼叼着烟,接着拨旋。感觉太好了,革命者是我在合肥停留时间最长的酒吧。革命者的装修简陋,但是生意是合肥酒吧里非常火的一家,他的确很特别。出了革命者,我去了廊桥酒吧,那我是一定要去的,在我心目中廊桥酒吧的痕迹是不可磨灭的。廊桥酒吧现在迁到了,城隍庙附近的二楼上,大概是失去了当初绝好的地理位置,还有酒吧开多了的缘故廊桥酒吧生意不算很好,吧台里放着几只很大的自酿啤酒罐,我点了扎黑啤酒,啤酒的口感非常好。瓶装啤酒的二氧化碳是在灌装的时候加进去的,自酿啤酒二氧化碳加的不多,没有瓶装的杀口力强,但是麦香浓郁,口感更好。廊桥酒吧里也有台球桌,由于人不多,我在那打了几盘,经理听说我也是开酒吧的同行,来跟我打了会球,(没打过我)又跟我喝了几杯酒玩了几把骰子(又没玩过我)。这时酒吧吧台的一个中年人请我过去坐坐,(大概听说我是蚌埠的同行)我去了一看原来是廊桥酒吧的萧老板,跟我聊了会蚌埠酒吧的情况,我也请教了廊桥近年的发展,后来聊家常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萧老板跟我们蚌埠的陈市长还是战友。在廊桥听到首歌特别喜欢,我平时每天听6到8个小时的音乐很少有特别喜欢的。这是首日语歌,我把名字记了下来,玉置浩二的aibo。在他乡的酒吧听特有感觉。
合肥之行结束后我回到蚌埠,组织了一场乐队现场演出。(因为合肥革命者给我的感觉太好了)乐队邀请的是蚌埠的TNT乐队,为了这次现场演出乐队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光是排练就搞了半个月。乐队的演出非常成功,(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507ffMjngo/)这是上次乐队现场演出的网上视频,视频左面的RNB歌手是特邀来的(烧饼夹里脊)演唱者刘海。乐队演出以一曲is my life开始,视频里的曲子是改编了的(幸福里)把蚌埠的地名加了进去的一段,最后一曲是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演出结束后,观众都还嚷着要乐队接着演出。一个月后我又组织了一场不插电演出
(不插电,就是“Unplugged”,直译为“拔掉电源插头”。“不插电”一词的原意为“不使用(电源)插座”,现在多指一种摒弃全电声乐队效果的音乐形式。它通过尽量使用原声乐器,以获得纯净音色,来达到一种更原始朴实的“不插电”的效果。)第三场乐队演出,是蚌埠,六安,合肥几支摇滚乐队集结的<保卫摇滚>现场演出。这几场乐队演出的效果都还不错,但是想培养一支驻场乐队,还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一个乐队4个乐手组合,每天演出,演出费用一个月就得上万,我虽然喜欢可还是得放弃。
虽然2010年我花了不少心思在酒吧的经营上,但是营业额的数据直接告诉我,我酒吧的盈利在大幅度的减少。新城区的酒吧经营情况也不是都很乐观,百分之八十的酒吧在年底都公开转让了,只有少数,赚了一笔钱,把酒吧脱手,让那些急于开酒吧的人接手,顺利下了车。接下来酒吧会怎么发展,我没办法回答,但是目前看来,酒吧的投资在逐渐的加大,行业门槛在渐渐升高,再抱着投资点钱开个酒吧就能赚钱的态度,肯定是没有美好前景的了。
2011年6月我卖了人民商场的酒吧暂时迁址到纬一路的798台球俱乐部里休养生息。喜力酒吧生存了7年,前三年我开酒吧是为了生存,后来是想把生意做大,现在我开酒吧,并不是因为酒吧很赚钱,我是为了傲气,我喜力酒吧不会退出市场。哪怕喜力酒吧很小,只要喜力酒吧在,我就在喜力。写这些,是希望看了文章的朋友们都能了解蚌埠的酒吧发展历史,知道有很多人为蚌埠酒吧行业的发展做过努力,记得蚌埠酒吧的发展史上有过这些酒吧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