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481
- 鸡蛋
- 9

陆军中尉
|
昨天接待一位从合肥列车段来的蚌埠朋友,方知蚌埠铁路法院、检察院又整体被迁到合肥。至此,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打造合肥交通枢纽、肢解蚌埠铁路分局过去所辖单位的目的基本完成。听完之后,对于一个生于蚌埠长于蚌埠的人来说,我真是耻为安徽人,祈求上苍来生别再让我再做安徽人。
当处来外省工作时,别人问我哪里人,我曾经有两个回答,一是蚌埠人,再就是父亲的家乡,不愿说自己是安徽人。或许这是虚荣心在作怪,安徽的穷与落后,安徽人的偏狭和狡诈都在外省人中留下非常不好的影响,我很怕别人听到安徽两个字把我也一同归于同类。再后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不说自己是安徽并不是全部处于虚荣,因为,我切身地感到这个省份的自私狭隘,我以别人说我是安徽人为耻,我现在都会堂堂正正告诉别人,我是蚌埠人,生于蚌埠,长于蚌埠,蚌埠虽然处于安徽界内,但它是一个移民城市,我们的父辈都是从江苏、山东、浙江、天津、河北、河南、上海迁移来的,这里的文化、语言、习俗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或者,我告诉我的祖籍在哪里,我我耻为安徽人。
安徽人为什么穷?为什么落后?是地理条件不好吗?平原、山川、物产、人文等条件,放到整个中国的版图来看,优势明显,清朝末年,安徽的GDP曾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其地位和今天的东部地区相当。为什么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落后了呢?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体制的国家,我们的发展靠的是政策,上级或者更准确地说某些主要领导要发展哪里,要发展成什么模样,那就是这个地方今后发展的重点。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发达城市,这种奇迹在西方发到国家做不到,只要中国能做到,不惜将大量资金投入进去,免除几十年的税收,独享别人享受不到的任何政策。因此,大家不要讲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否老是纠缠于地方政府,他们有责任,但没有政策,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什么这些年地方政府卖地都卖红眼了?看到沿海城市发展,大家都想发展,可是国家不给钱,怎么办?只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筹集。
蚌埠也曾风光过,红火过,这些年,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确有些败落,但将这一切过错全部算在一些地方领导身上有失公允。不可否认地方领导有责任,但是,安徽省政府制订的发展战略的偏失才是真正让蚌埠衰落的原因所在。一直以来,安徽是块政治宝地,到这里来做官的今后无不飞黄腾达。当然,政绩是不能少的,过去靠的是寅吃卯粮,拼命向国家上缴利税,现在,靠的是花拳绣腿,做一些政绩工程。地方官员的政绩工程是广场和道路,省级官员就是所谓的经济区。
过去,安徽经济整体均衡,没有什么亮点,打造一个大的经济区,带动整体的发展这没有一点错。错在那些政策的制定者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违背了安徽省特有的省情,杀鸡取卵,盲目打造所谓的皖江经济区,让安徽的北部、中部地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付出了巨大代价,这种损失和代价不是短时间能补回来的。
安徽最核心的区域是江淮之间,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平原一望无际,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两淮煤矿资源丰富,化工、电力、纺织业发达,蚌埠是传统工业强市,产业门类齐全,文教事业发达,交通便利,合肥地区人文资源、科教资源在全国有一定的位置,芜湖、巢湖、安庆水路交通、商业物流自古来非常发达,江淮地区居安徽中心,水路、铁路四通八达,构建了一个天然的交通网络。这是一个连普通人都看得到的区域优势,为什么最后却只取江淮中的“江”及周边的一些地区呢?去掉了“淮”,“江”的地区在安徽的区域位置来看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中很多地方与外省接壤,如马鞍山、安庆、宣城,其辐射的影响力使周边外省地区受益。比如马鞍山、滁州,皖江开发区的设立让南京兴奋不已,这等于给南京市左右两侧添了两只翅膀。马鞍山、滁州、南京同城化指日可待,不知道当初制订这些政策的领导是做如何考虑的?他们真考虑到了安徽省切身的利益了吗?
这些不光是蚌埠的优势资源被一点点被剥离,淮南、淮北等地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阵痛。蚌埠这样一个有着百年的铁路之城被安徽的一些领导和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肢解,这种为了一己之力,损百姓之i利的荒唐之举,让蚌埠的这座城市失去了尊严。分解巢湖、六安、分解周边城市的优势资源,集中到合肥一个城市,打造他们梦中的安徽特大城市,这个所谓的特大城市真能靠这种低级的资源整合方式实现吗?即便这个所谓的特大城市建立起来了,它真的能带到安徽的发展吗?当如蚌埠一样有着良好的基础的城市已经被人为地削弱,今后我们又靠什么恢复它的活力呢?当安徽真的有一天能靠皖江开发区的GDP的总产值登上中国GDP的光荣榜时,那些曾为之付出巨大牺牲的地区流着眼泪在无声地抗议的时候,安徽真的发展起来了吗?
此生耻为安徽人,从此以后,我只是蚌埠人,一个没有省籍蚌埠人,一个期盼蚌埠能从伤痛中站起来的蚌埠人,一个希望保持一份尊严的蚌埠人。 |
评分
-
8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