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481
- 鸡蛋
- 9

陆军中尉
|
陈胜、吴广起义时,两人对着一同起事的兄弟们说“苟富贵,勿相忘”,说白了就是大家今天一起革命,如果成功了,有钱了,不要忘记一同走过来的朋友,相互照应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一些部属的科研院所被下放到蚌埠,或是迁出三线工程所在的山区,陆续落脚到蚌埠。那时的蚌埠所说不上多大,但相比省内外其它的中等城市来说,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交通便利,处于京沪线的中心,北上哈尔滨,南下上海,对于中央部委的单位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而省内的其他城市如合肥、芜湖等,根本没有主干线。二是相对于当时的众多国内中等城市来说,蚌埠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好,重工业、轻工业门类齐全,是搞工业研究的好地方。三是蚌埠本身就是个移民城市,对所有外来者历来都是张开臂膀热烈欢迎。从此,许多家部属科研院所在蚌埠扎根了,他们与地方相依相偎,相互支持,相互关照,他们给蚌埠的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蚌埠也给予这些院所的发展诸多的照应。我在读书时,周边有许多的玻璃设计院、一机部设计院、41所、40所的同学,几十年过去了,这些院所与蚌埠已经分不开了,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在这里成家立业,完全本地化了。
斗转星移,随着改制,这些部属科研院所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原先的上级单位有的已经撤销了,大多成为了国家的大型国有公司,作为公司下属的单位,他们也就成了企业的一部分,自负盈亏,自己找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于是,这些院所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将触角伸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这无可厚非,而且我认为他们的步子还小了,动作还不大。
可是,由于蚌埠近十年因为各种内外原因,特别是省政府的政策的偏差,造成经济发展滞后,原有的很多优势逐渐丧失,而周边的地区比如合肥、芜湖等地在各种政策的照顾下,获得了大量的重大项目,使得地方经济呈几何型发展。于是,我们的院所也开始嫌弃这位曾经给予他们很多支持的城市,开始想方设法逃离这所破落的城市,开始是朝青岛、苏州、宁波搬迁,现在又看到合肥有着政策的光环,又把在蚌仅存的一点资源向它转移。想当年,蚌埠人以你们嫩为荣,而如今,这些院所经济实力强大了,蚌埠经济却出现了暂时的问题,蚌埠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些曾经得到过这座城市帮助的驻蚌单位却悄然撤走了,只留下一块牌子,几个车间,难怪我们论坛的网友们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当我利用假期去几家院所的家属院看望同学朋友的时候,走在这些单位的大院里,深深地感到一股荒凉的感觉。冷冷清清,工作区里,只有些驻守的部门还在运转,家属院里,看到最多的是老人。我同学的父亲操着一口京腔,无不感触地说:“都走了,关键的部门和车间都走了,我们老了,也习惯在这里了,走不动了。”
蚌埠的确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它的基础还在,它的各种优势还在,它现在所缺少的就是支持,需要投资,需要技术,安徽省的政策失误,葬送了蚌埠最好的发展时机,当年这个给安徽乃至整个国家做出巨大经济贡献的城市,被无情地抛弃了,如今,曾经与这个城市同呼吸、同发展的这些单位也在撤离这个城市,的确让人心酸。
“苟富贵,勿相忘”,人间的道义还在,想当年,蚌埠无私地接纳这些单位,给了他们栖身的地方,使它们有了今后发展的基础,而如今,蚌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科研院所为什么不能给蚌埠一个机会?为什么不能拉蚌埠一把呢?蚌埠并不缺少优势,蚌埠也有你们所需要的厂房、人力、交通,给蚌埠一个机会吧,因为我们曾经共生存过,给蚌埠一个机会,因为它曾经给了你们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