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1118
- 鸡蛋
- 52

海军少将
|
街上走红大龙虾,肉嫩汁香壳能咂。
不知缘何易上瘾,一日未尝难识家。
1992年《珠城周末》上发表的这首打油诗,老食客们或许还记得。蚌埠龙虾,说是国内龙虾业界的“鼻祖”,尚没有相关证据,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蚌埠龙虾便以虾成市,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龙虾一条街“蚂虾街”。从那时起,蚌埠蚂虾开始声名远播。
虾街传奇
夏夜的麻虾街,食客云集;火辣辣的麻虾,吸引了众多蚌埠吃货,不少外地食客也慕名而来。
即便虾街如此火爆,但熟悉的人都说,虾街已经远不如从前了。从虾的源头来看,优质虾源大量外流也证明了这一点。蚂虾街的虾源基本上来自怀远县龙亢境内的淝河,这里水草丰茂,白鹭飞舞,非常适宜龙虾生长。
龙亢集上共有五个生虾经营户,除了承包的水面,还有一批龙虾捕捞游击队在田间地头捕捞野生龙虾,交由剩下经营户收购。他们在蚂虾街都有各自的主顾,但是每天送到蚂虾街的,无一例外全是二级虾和三级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户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优质虾源外流,蚌埠本地的龙虾自然卖不上高价,也拿不到一级虾。
如今虾街的规模,比不上鼎盛时期。由于城市中心的虾街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交通不畅、治安问题不断,2008年,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南山路打通改造,蚂虾街上的路边摊被拆除,占道经营被严令禁止,这让在这里打拼多年的经营户一时有些难以适应。
粗放的经营方式和洒脱自在的吃虾风格,恰好与蚌埠人的个性特点相得益彰,导致虾街红极一时。在安徽文史馆馆员郭学东看来,退路进店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也导致了虾街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待续)
来自觅食蚌埠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