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ne左岸的寂寥 发表于 2014-6-29 16:10:59

针对近来蚌埠高考成绩的质疑教育的批判,秀秀哥有话说:发个蚌埠地区人才发展的综述

这两天看到十几篇相关的帖子,批评本市高考成绩下降,首当其冲就是蚌埠二中。有篇家长的体会言语中肯,但其余更多批判贴都是狭隘偏激。秀秀哥不才,在此想尝试给个尽可能综合全面的综述,我不能说对于区域人文有多深的研究,但着实很感兴趣,在二中经历了六年宝贵的时光,但绝不可以给她贴金,相反秀秀哥在二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很不愉快,所以我会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保持客观的评价。虽然出发点是分析近年本地的教育变迁,但是把话题局限在一所学校,结果肯定是有限和片面的,目光稍微开阔点,时间空间上纵横类比,也许会得到一些更有意思的结果。不妨从几个常见问题枚举概述下:



一、2007年中考改革使得蚌埠二中垄断优质生源,对蚌埠地区的教育水准有何影响,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多数观点认为,这会造成三所重点竞争机制失衡,以致蚌埠地区总体成绩下降,对此不敢苟同,但是也不完全反对。因为2007改革的影响,不是单单一个好与坏可以说清的,教育形势的影响因素也不仅在中考的分流改制。要解答这一问题,应当先区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概念。大众教育就是目前多数人倡导的,让所有人尽可能均分教育资源,避免现在这样小学入学都排队摇号,倾力争取最好的学校的现象,理想的大众教育应该所有学校水平类似。比如德国就是典型大众教育体质,让硬件师资平均投入,不提倡通过入学考试分流录取,即使高等教育也尽可能多元化,避免优势集中,更不搞排行榜这种概念,然而这种模式世界罕见,从威廉三世皇帝开始的洪堡改革,努力了200年,尚且没有达到理想化的均分。而精英教育恰恰相反,就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最优秀的一批学生上,典型代表就是法国,从幼儿园甚至托儿所入学就有明显三六九等,到了中学很多大城市也是一枝独秀,路易大帝中学自己出了历史上三分之一的总统,以及雨果、伏尔泰、罗曼罗兰上百位文人,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垄断现象登峰造极,工业商业军政领袖都只出在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而这些高校规模只有数百学生,等到毕业再按总成绩,把全国最优秀的几十人挑出来,像中国古代科举进士一样,储备为国家官员,核电空客等央企的领导,以后让他们成为整个民族仰望星空的领航员。这种典型的精英教育也是弊端重重,容易导致社会板结,减少了阶层流动,但实际上该国最底层的大众,文化造诣和艺术修养,依然是白人中的佼佼者。

如果我们用类似的方法,分析2007年起的中考改制,二中聚集优质生源现象。从大众教育角度来说,短期内因为一三中学大量学生的下降,会造成表面上总体退步的感觉;可是从精英教育的观点出发,会在二中内部甚至几个实验班里,加强精英之间的竞争,使得最顶尖的学生更加出类拔萃。实际结果如何呢?2001年开设了省理科实验班。按照精英教育的标准,重心从高考转移到了学科竞赛,也就是从这一届开始,蚌埠二中的学科竞赛取得里程碑式的进步,因此免试保送名牌大学的人数,从以前的每年两三个,逐渐发展稳定到了十几二十个。再算上高考的胜手,每年录取到前20名牌大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之前蚌埠一二三中的总和。再次由于近年来留学趋势增加,一些优秀学生也不再出现在高考成绩里。可能有人反驳说有钱就能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精英学生就不能留学,相反成绩优秀者经济实力也更加雄厚,他们的父母往往也更有留学的眼光,自然更有留学的趋势。从精英教育的角度来说,蚌埠二中的成绩一直在进步。


那么再从大众教育的立场出发,考虑一下那些非实验班的普通学生,是否退步了呢,目前的数据似乎不足以支撑此观点。一种流行说法是,本来最优秀的学生都进了二中,而三年以后他们依然有人达不到二本线,我想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好比让清华大学混的最差的一个人,比蚌埠学院最好的校友还要强,这也是不可能的。首先中考的一次性选拔就有随机性,还有计划外花钱的,此外也存在一部部分*二代关系户,所以本来进来的人就不是各个优秀。再次,三年高中也是人生最成长的时间,学习很容易发生很大变化。恰恰笔者就是一个例子,当年理科省实验班首届招生,我以皖北蚌埠考区总分第二的成绩进来,但是之后成绩一直维持在班里中等偏下,这也是我开头说的为什么我在二中不开心的原因。但是这种退步源于我自身的因素,况且我们那时学校极其重视理科实验班,把我们故意和普通班隔离开,各种资源也是赔本式的砸进来,数理化老师都只带我们一个班,尽管在这样的照顾下,还是有人像我一样走下坡路,那么今天高考有人退步不也很正常么。但是按照我个人的看法,二中从03、04届开始,学习的确有所下降,风气态度环境上感觉不够严谨,另一面在学习方法内容进度安排上也感到事倍功半,即使认真的孩子也会因为课程的不合理做很多无用功,不过我这种批判也带有吹毛求疵的偏颇嫌疑,因为潜意识里会以理科实验班的习惯标准,去审视普通班。



二、教师不务正业、心思重点在不可赚钱上的现象如何,师德是否还在?
从本地网络媒体舆论导向来看,这一风气确实严重,我也有一些子侄辈,以及他们的父母被各种补课弄的苦不堪言。但是我发现网络留言的导向往往有偷换概念混淆事实的嫌疑。我想澄清一个立场,可能在小学初中补课现象很多,但是至少在蚌埠二中我所了解的几年前,这种现象很少。这里有几点原因,二中的教师待遇不错,往往也不差那几个钱,天天上班到七八点,再加周六,谁还有心思搞外快。也确实存在少数补课的老师,但是即使这少数的现象,往往也都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我见到很多都是老师因为同事朋友的求助,迫于人情和脸面,才开个小班给熟人子女补课,完全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说简直是卖方市场,想法是很多人想花钱进补课班,而老师不愿意费神赚那个钱。况且自由经济之下,市场决定价格,既然有人愿意花钱额外购买教育,那这个市场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那么再来说说师德问题,我觉得人的道德始终和教育水平以及经济收入成正比的,故而感觉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师德依次提升,大家批评最多的地方往往也就在小学,我自身感觉也是如此,小学的时候的确遇到很多财迷势利眼的老师,这种现象进入初中就几乎销声匿迹了。也可以说,蚌埠二中的师德水准基本不错,但是我也见过一些不负责任的、歧视学生的、对权势家长拍马屁趋炎附势的,甚至道德水准个人作风极其败坏的,都存在少量现象,但是大多数还是好的,而我恰恰比较幸运,遇到的都是一些师德极高的老师。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起码得安徽大学这个水平的才能进来,中青年老师很多都是二三代知识分子家庭,甚至教育世家,这样的人往往不会有道德问题。


三、高考的成绩,教育的责任,人才的发展,究竟是谁该担当。

哪怕是从高考成绩这个最简单的数字来看,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表面看来,青少年进步与否取决于学校太多,而学校只是直接的原因,并不是本质,而父母家庭才应当担起根本的责任。因为人出生起就是一张白纸,启蒙的引导,初等教育的选择,直到中等教育阶段亲人的潜移默化,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时代似乎没有家长会否定学校教学的意义,但是因其上一代顺准的差别,在教育的细节经历的投入上,却是大相径庭,最幼稚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把子女完全抛给学校。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到了高中时代,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学习习惯成绩甚至个人素质,就已经和起父母家庭表现出了密切的相关性。往往二中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好的,父母往往也都是知识分子。学习差的或者三流学校学生,更偏向工薪阶层。而问题少年,很多父母也是上梁不正。所谓拼爹拼的是什么,绝不是拼多少钱多大官,是拼家长在子女的成长中花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努力。

四、为什么目前那么多批判的声音?

这个论坛注册两三年了,我一直都是潜水,很少发表观点,而目测现在这个帖子可能会收到最多的鸡蛋。说句难听的话,论坛上高水准的网友很少,很多指责学校不负责教师无师德的人,自己就没有在子女教育上花多大的心思,或者就是这些人本身眼界不够能力有限,单有望子成龙的心,却孤注一掷的都推给学校,不仅缺少了自己可以弥补的教导,甚至还会疏忽给孩子的情感。从那些一味抱怨的帖子里,字里行间就能读得出发帖者的水平,听措辞口气就能发觉其对家庭的关心态度。所以与其抱怨学校,还是学学怎么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去弥补吧。在眼红人家补课的同时,不如多教育下自己的孩子,考虑下是不是自家才需要补习。


五、全省范围内,蚌埠高考成绩差,地区综合教育不行,这又是为什么?

很多皖南的一个农村学校,都比蚌埠二中成绩要好,这不奇怪,也不是一所学校的错误。高考只是教育的一个缩影,因为整个蚌埠乃至晚辈地区,都不是人杰地灵,皖南自古就是秀才举人,文人墨客富集的地方,那里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是数百年积累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今天即使从长远的人才发展来看,蚌埠地区长远涌现的大家也远远不如皖南。俗话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但是三十代才能孕育出一个才人辈出的区域,除非那里是优质移民的目的地,而蚌埠显然不是。前面给母校说了那么多好话,这里也客观指出些不足。实际上蚌埠出生的名人,市里人比例很小,1980年怀远一中的高考第一名成了巨人集团,陈桂棣袁仁贵均扎根农村。从文化传统而言,三县源远流长,而怀远又是魁首。从长远的精英教育角度而言,我感觉自己的母校不如怀远一中,因为40岁以上的顶级校友没有那么多两院院士,文哲大儒。不过这不是一个学校的原因,毕竟中学的三年相对人生几十年的发展微不足道,学校也仅仅是区域文化的一个简单表象。我认真分析统计过这两所学校顶尖校友的分布,1980年以前出生的蚌埠顶尖人才似乎怀远要多,而多数是怀远一中。但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来看,对比两校尖端,蚌埠二中超越后者的趋势已经明显,只是这些人还年轻,再怎么成就依然光辉有限,至于十年二十年之后,哪个集体更加胜出,尚难定论。但是可以肯定,蚌埠地区的人才发展想赶上皖南,至少需要半个实际,除非当地能有一两位仰望星空的领导者。






































seine左岸的寂寥 发表于 2014-6-29 16:11:49

秀秀哥要沙发啊啊

captain120 发表于 2014-6-29 18:07:42

看看因为有关系就能进好学校,有多少好学生被那些花钱买进来的学渣带坏了

苦海破船 发表于 2014-6-29 18:38:59

一声叹息

淡定淡定 发表于 2014-6-29 20:24:17

楼主辛苦了,说的非常中肯!!!我这几天看论坛也是感受颇多,家长们与其一味抱怨不如先从自身做起!

nju2002 发表于 2014-6-29 20:29:10

码这么多字,不容易,友情支持有含量的技术贴

五月光爱水的鱼 发表于 2014-6-29 20:44:45

文章认真,赞一个!

网络屌丝 发表于 2014-6-29 20:45:32

码这么多字,怎么做的?还没错字,佩服

海绵船 发表于 2014-6-29 21:02:35

站得高看的远{:soso_e179:}远            (里面有2个谐音错字也正常:lol正常)

ryan 发表于 2014-6-29 21:11:36

支持老弟

seine左岸的寂寥 发表于 2014-6-29 22:10:49

ryan 发表于 2014-6-29 21:11
支持老弟

谢谢师兄{:soso_e113:}

seine左岸的寂寥 发表于 2014-6-29 22:12:22

五月光爱水的鱼 发表于 2014-6-29 20:44
文章认真,赞一个!

谢鱼哥的分

avceit 发表于 2014-6-29 22:29:15

知耻而后勇

走失的灵魂 发表于 2014-6-29 22:35:48

写得非常好 有理有据   和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样 治标不治本这些问题策源地如果不解决 这些问题再怎么改良都没有

绛火 发表于 2014-6-29 22:46:35

花了时间看完了文章,写的很好,分析的很到位。请问: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师德依次提升。这个理论从何处得来?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近来蚌埠高考成绩的质疑教育的批判,秀秀哥有话说:发个蚌埠地区人才发展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