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好
发表于 2014-6-29 22:53:19
楼主不是一般人鉴定完毕
bbvisker
发表于 2014-6-29 22:53:31
写的非常好,视角更大。
理科实验班是高精尖,理科成绩拔尖。
中字班水平平均,往往总分也很高。
普通班,据说,花钱上的将近一半。
这部分考生的成绩,拖累了二中的一本比率。
87791072
发表于 2014-6-29 22:58:07
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应该被尊重!
楼主说的很多都有道理,有个别也不是很赞同。
至于未来蚌二中超越怀一中优势很明显,因为这些人可能还年轻,现在还没法比较,不过我想未来蚌二中也很难超怀一中,
原因有三:1,怀远人口多,生源是蚌埠地区之首。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优势。2:怀一中招生多,招生总人数是蚌二中的两三倍。3:怀一中本科达线人数比蚌二中多。从前十年数据来看,基本每年怀一中的本科达线人数都是蚌二中2倍,甚至3倍!从学生未来发展好的概率来说,不言而喻!说到精英,怀一中一本达线率经常没蚌二中多,但是一本的达线总数大多数还都是比蚌二中多的,所以超越很难!
再有一点,院士稀贵,没意外基本是死一个才能进一个。人数也基本都是定数,安徽6千多万人口都没有六十个。在中国当下教育的普及下,想诞生院士更是难于上青天,蚌埠地区目前好像也只有怀一中出过2个院士,活着的院士好像皖北也就只有怀远有1个。未来哪所中学想出院士更多的可能是运气!所以这一点蚌二中想在院士校友上超怀一中更多的是要看缘分!还有当下的社会,人哪还有专心做学术的,所以超越很难,主要还是生源!
不过市里毕竟比县里机会多这点肯定是的。还有现在怀远很多人都来市里买房落户了,未来的发展走向,聚集效应,市里人口慢慢多,未来还是市里有后劲!
其实我也是最讨厌名校效应的,希望教育能均衡,名校不就是生源掐尖的产物。没什么值得歌颂的。
慕容辰枫
发表于 2014-6-29 22:59:33
楼主分析的很中肯,唯一不敢苟同的就是楼主的观点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师德依次提升,这个没有科学依据,如果说文化素养要相对高些,这我赞同
慕容辰枫
发表于 2014-6-29 23:18:26
网络屌丝 发表于 2014-6-29 20:45
码这么多字,怎么做的?还没错字,佩服
有个别错字,但整篇文章技术含量很高,不愧是高材生,原来学者型的网友平日都在潜水{:soso_e113:}
sunny3090648
发表于 2014-6-29 23:38:00
这篇帖子写的中肯,分析到位,蚌埠高考成绩差原因很多,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二中和教师,大家需要反思!
THP751001
发表于 2014-6-30 00:59:16
分析的有哲理,本人的儿子也是今年中考,虽然分数不太理想,进二中应该问题不大。也一直在关注二中,对于普通的帖子懒得根,对于那种讥笑、嘲讽、谩骂直流懒得理睬,有本事在这攻击二中,为啥没本事去办所中学,培养出几个名流政要、商界精英! 首先声明,本人层次不高,中专毕业上班工作,从农村到怀远,几经努力,来到蚌埠,也将近10年了,对蚌埠的文化底蕴真的不敢恭维,当然蚌埠也有高素质的家庭,但是是少数。 本人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大致取决于四个主要因素:家庭、个人、学校、社会。很多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是真正做的合格的能有几人,所谓3岁看小、7岁看老就是这个哲理,你给老师一块璞玉,老师随意雕琢就可以成为传世珍品。反过来,你给了老师一块顽石,奢求老师给你雕出和氏璧,可能吗?第二个是个人素质,这个是承接第一个的,好的家庭一定能孕育出好的孩子,如果个人素质不行,即使高考考得再好,走向社会都好不到哪去,更不会成为大家;第三个因素才是学校,虽然现在学校风气不太好,但是大部分老师是好的,也是爱才的,你的孩子如果很优秀,相信大部分老师不会歧视吧?第四个是社会影响,这个就是文化底蕴了,近期出了个:”好大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致使蚌埠在全国人民面前蒙羞!真是蚌埠人的耻辱!还有公交车上打电话扯着嗓子嚎的、随地吐痰的、不让座的!唉都不想再说了,即使是前几天的二中的招生咨询会,去的应该是孩子中考分数很不错的吧,我也参加了,解说老师是蚌埠二中的教导主任,主任在台上温文尔雅的小声说,底下是唾沫乱飞的家长拉呱,我坐在最后一排(本人男,不好意思跟女家长争位子),几乎听不见老师在说什么,后来实在忍无可忍,拍了几下桌子才好点,可是没过几分钟就又拉上了。就是这些个家庭,孩子即使侥幸进了二中,我也不看好最后能弄出个好果子。现在的家庭,家长(大部分,也有好的)太浮躁,动不动就指责学校没把孩子教好,诚然,学校是有责任的,现在有的学校连书都没教好,更别说育人了。但是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却是家长完全不负责任的表现,况且现在的老师敢管学生吗?古代的私塾哪个没有戒尺,也没听说有学生被打死的,现在倒好,老师都不敢大声的训斥学生,就这还时不时的有家长跑到学校把老师捶一顿呢?具体到二中,在这个大环境下,在蚌埠的文化底蕴下,每年能弄出个四百多个一本就不错了!
changlaoshi
发表于 2014-6-30 06:15:01
友情帮顶!我觉得精英教育应该严格限制规模,否则就不是精英教育了!
wuyan0099
发表于 2014-6-30 07:14:28
心思重点在赚钱上:victory:
log2003
发表于 2014-6-30 08:02:07
更赞赏德I国的模式,社会需要精英,更需要踏实肯干的广大人民!温饱而后知耻!不能因为出生的问题剥夺受教育的权力!不患寡而患不均,平等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bbsz2002
发表于 2014-6-30 08:11:19
尤其最后一条,领导们可以松口气了
cwchy
发表于 2014-6-30 13:43:59
{:soso_e113:}
淮水之滨
发表于 2014-6-30 15:22:56
蚌埠市给二中从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最好的条件,而二中每年只为了出几个名牌大学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而忽略大多数学生教育,是这所学校的悲哀,是这政府的悲哀,更是殃及子孙的不负责任。
seine左岸的寂寥
发表于 2014-6-30 19:54:28
绛火 发表于 2014-6-29 22:46
花了时间看完了文章,写的很好,分析的很到位。请问: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师德依次提升。这个理论从何处得来?
我这里只说三个群体的 “剔除例外之后的加权平均现象”,不考虑特殊个例,当然人的道德影响因素太多,在他们的师德没有其他评价水准的前提下,我可以找到两条支持我前条观点的理论: 1社会普遍现象是人的道德跟文化水平呈正比,以40岁的老师为例,小学老师基本只有中专学历,中学老师起码要大专出身2人的道德也跟业务素能成正相关,那种上课特别精彩使学生快速提高、反而人品很差的老师毕竟是少数,然后该行业内部调动的标准,也一般是业务技能好的,可以从小学调到初中,就像高中优秀的老师不会派去教初中一样。
euro
发表于 2014-6-30 19:58:04
这少数的现象,往往也都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我见到很多都是老师因为同事朋友的求助,迫于人情和脸面,才开个小班给熟人
看到这个只能呵呵了。看来大家都是免费补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