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贩流动于城区的大街小巷,没有固定的摊位,不受任何规章制度的约束,管理难度大,而他们所卖物品的质量又得不到保证。同时,他们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所到之处,“脏、乱、差”的问题严重。其次,随意乱停乱摆等行为,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市民出行。 流动摊贩还普遍存在噪音扰民的现象,他们经常性走街串巷、吆喝推销,有些甚至还配备了扩音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休息。特别是凌晨四五时,一些市民被他们吵醒,不能很好地休息。此外,流动摊贩由于没有配备统一的电子秤,仍旧用误差大、价格低、随意性大的杆秤,大部分流动摊贩存在短斤缺两问题,损害了市民的正当利益。“客观地说,在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要彻底消除流动摊贩是不切实际的。”如何规范城区摆摊设点管理是当务之急。 为此,建议政府制订出台有关规范摆摊设点经营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和办法,真正落实长效机制。 一,首先,解决流动摊贩问题,要变堵为疏。“围追堵截”式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流动摊贩的屡禁不止,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拓宽创业就业渠道,鼓励他们创业改行,入市经营,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二,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城管、公安、工商、市场、环卫、物业管理等多部门间的协作。政府要坚持先疏后堵、标本兼治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贸市场等公共资源的投入力度,引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助推市场规范化建设。在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新建小区规划时,要预留好市场位置,建设便民市场;在城区道路改建时,适当减少绿化用地,拿出少量地皮用于设置早晚市场、固定摊点位。三,对市容市貌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日常管理的侧重点,将市区主要街道、重要部位和场所按管理需要划分为严管类、控管类、监管类和疏导类,分别制订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实行疏、导、管、罚、奖相结合的原则,既坚持规范化管理,又做到“法、理、情”相结合,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合理需求。四,加强摊主的培训和引导,能进入农贸市场经营最好,或者引导他们到规划允许摆卖的区域进行摆卖。这样一来有了统一摆卖点,规范管理,做生意安心、稳定,也不怕影响到市容市貌和居民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体现了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