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住物价,加薪才有意义 江锡钰 写下本文的标题,我自己先笑了,这不是一句废话吗,如果物价控制不住,工资涨幅跑不过物价涨幅,那加薪还有啥意义呢! 然而,物价的难以控制,不管是庙堂之高的领导,还是江湖之远的百姓,都在忧虑。抢盐的这一波刚平,抢日化用品的风波又“乍起于青萍之末”。以至于人民日报3月28日也在头版以“人民观察”的栏目,探讨起如何才能控制住物价。 人民日报在这篇分析文章中认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4.9%,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6%和7.2%,价格形势不容乐观。” 人民日报分析了物价难以控制的种种原因,比如某些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天气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房价居高不下导致房租价格上涨;国内流动性泛滥等等。而我认为,这其中房价对物价直接间接的助推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房价上涨对物价上涨的助推作用,除了人民日报分析的对房租价格的直接拉动作用之外,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国家出了这么多越发强硬的调控政策,都无法将虚高的房价打下来,物价一旦上去,国家能不能控制住,在很多老百姓心中,自然就挂上了大大的问号。这也是稍有风吹草动就有人担心涨价进而抢这抢那的心理因素。而且,“多房阶层”,不仅房租收入增加,而且“财产性收入”的心理预期强化,“高消费”有了底气,也容易间接拉高物价。什么东西都能卖掉,为啥不涨价!如果房价每年能涨10%,,物价(CPI)凭啥只会涨4%? 而这个房价涨幅控制在10%,并非一般专家或砖家所言,那是几十个地方政府的一致看法,而且还只是“调控目标”。按照眼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这个目标向上突破 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向下突破的概率。这才是物价难以控制的重大隐患。 地方政府对卖地乐此不疲,不仅有政绩冲动的要求,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在其中。“三公消费”不说了,“免费午餐”甚至“免费三餐”也不说了,到各地的政务区看看,市里的科级干部,县里的股级干部,一人一间大几十平方的办公室,大有人在。近日媒体披露的一个贫困的望江县,政务区的办公面积,相当于8个美国白宫。越来越豪华的办公条件,和“三公消费”一样,都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从哪来?财政捉襟见肘,那就只能卖地,而且地价越高越好。 高地价推升高房价,高房价再推升高物价。社会财富的分配越来越倾向权贵阶层。一次分配中的工资收入增加还停留在文件或两会代表委员的议论中,物价已经高高在上了,即便加薪,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所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许诺,又如何兑现呢!人民日报“不容乐观”的忧虑,真是“忧”到了点子上,既如此,我的“废话”标题,也许还有点警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