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蚌论咖喱 于 2023-10-20 09:18 编辑
九月九日望遥空, 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飞远, 游人几度菊花丛 今又重阳,登高赏菊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时值秋分节,神采奕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天地岁月催人老,重阳佳节无限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秋风送爽秋菊开,九九重阳乐开怀 高悬茱萸挂门楼,吉祥平安乐丰收 登高远眺送祝福,重阳开心乐陶陶
登高赏秋是重阳节习俗的核心呈现。在古人的观念中,重九是阳数之极,这一天亦值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两气相交、不正之气趁机弥散之时,人们在此时登临高处,既可顺应阳气上升,又能躲避毒邪的侵害。正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云:“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而另一位唐代诗人李益在《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中亦云:“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历经多年的融合发展,重阳节祈福祈寿、敬老孝老的文化内涵已为各族人民所认可,登高赏秋、饮宴食糕、观菊佩萸等节俗活动亦多样且富有意趣。
说重阳,道重阳 九月九日菊花黄 赏菊花,登高望 遍插茱萸思念长 愿天下父母 身体康健,平平安安 家庭和睦,笑容盛绽 平安多喜乐,岁岁常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