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34
- 鸡蛋
- 0

陆军上校
|
(注:本篇文章来自蚌埠市博物馆公众号8月22日消息是对蚌埠的博物溯源)
果糖,是由葡萄糖经过酶而成的一种异构糖,由于这种糖在水果汁液中含量较高,故人们称之为“果糖”,又叫“高果糖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蚌埠市打造了以果糖为主体的食品产业体系,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食品品牌,让甜蜜融入了蚌埠的城市基因中。
![]()
1967年,国家轻工业部赴日本考察,了解到当时日本的果糖生产情况,回国后便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研制,以改变我国吃进口糖的情况。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接受了这项科研任务,他们在上千个菌种中进行筛透,最后终于在四川泡菜里得到了这种异构酶菌种。但是,食品发酵研究所把这个菌种拿到某地一家工厂搞果糖生产试验,结果却没有成功,别的厂一时又不愿接受这项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蚌埠蛋品加工厂,于1975年毅然决定接受这项任务,利用蚌埠地区丰富的山芋干淀粉为原料,开始了年产千吨果糖的中试工作。
(下图为蚌埠果糖厂生产的各类果糖产品)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1980年,国家轻工业部决定进行一项开发性工业性试验,引进美国麦尔斯淀粉生产先进技术,建一个万吨果糖厂,这意味着我国果糖事业将由中试走向大规模生产。这时,国内又一次兴起了“果糖热”,四川、上海、辽宁等省、市都在争这个项目。最后,这个开发性工业性试验项目,经轻工业部和国家科委联合会签,正式交付蚌埠果糖厂,理由是安徽缺糖,但果糖生产资源丰富——盛产山芋干;蚌埠地处铁路沿线,运输方便;更重要的是蚌埠果糖厂几年来克服困难,坚持果糖生产,在果糖中试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还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具备了扩建的条件;建成年产14000吨淀粉和万吨果葡糖浆的新车间后,蚌埠果糖厂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国内生产果糖的第一大厂。蚌埠果糖厂可是蚌埠的一张工业名片,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张蚌埠的工业名片。
果糖饮料厂生产的袋装果糖饮料,料水在沸腾状态下热灌封固,有柠檬、桔子、酸梅、玫瑰等各种不同口味,都采用塑料软包装,运输、携带、饮用方便,既卫生又实惠。1983年3月,这种新型饮料投放市场后,各地竞相订货。在当年召开的第五届全运会期间,它受到运动员和观众的欢迎,十多天的时间,上海商业部门就销售出这种袋装果糖饮料150吨。1984年初,蚌埠果糖饮料厂又研制出了第一代以果糖为甜味剂的可乐型饮料,其口味纯正,风味独特,酸、甜、麻、辣、香五味俱全,并且不含药物和咖啡因。1988年7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自豪地向到会的中外记者宣布:“一种可以与驰名世界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相媲美的新型饮料——黄山可乐,将大规模地投放市场!”当天,新华社也发文:中国有了自己的高级可乐型饮料——黄山可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