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0
- 鸡蛋
- 0

陆军列兵
|
3#

楼主 |
发表于 2023-5-18 15:09:21
|
只看该作者
双墩民间故事
双墩民间故事之三
崔家楼和贾塘子
双墩北墩子的正东一里地有一个村庄叫崔家楼。崔家楼的东南方向一里多地,有一个池塘叫贾塘子。崔家楼是住着姓崔的大户人家的,虽然偶尔也会有其他姓氏的小户人家住在附近,可方圆几十里却没有能拥有偌大池塘的贾姓人家的。贾塘子缘何而来?有个故事应当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很久很久以前,崔家楼原来叫贾家楼,住着姓贾的大户人家。这大户人家家大业大,好不兴旺,家有千倾良田,外有百十佃户,雇好几个长工短工,也有好多个管家佣人,建下的这贾家楼更是在这方圆百里赫赫有名。
不知何故,贾家楼贾家这几十年人丁不旺,连续两代单传,贾老爷想尽了办法调养身体,又多纳妻妾,到处求神拜佛,到了第三代可还是只有一个儿子。贾少爷从小娇惯,就有些任性,私塾里学无所成,外面倒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好在品行不差,重情份,讲义气,乡里并无恶评,贾老爷也就随他去了。
村西头来了一户不知道哪里来的逃荒人,搭了两间茅屋住着,姓崔,老两口带着一个闺女和两个儿子。闺女已经成年,长得非常好看,特别漂亮。两个儿子还小,但也能搭搭手帮着做活了。
“见多识广”的贾少爷竟对崔姑娘十分着迷,每天里总喜欢到村西头转悠,也不去打牌喝酒,也不陪那帮朋友去到处游荡了,就是想法子能见到崔姑娘。
一天,崔姑娘出去拾麦穗,到处找寻了半天,也没有拾到多少,粮食金贵,哪家收割麦子不都是尽量避免遗漏啊。
这天天气晴好,贾家在场上晾晒收打下的麦子,几个长工短工在旁边看护,及时翻晒。天好热,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崔姑娘刚好走过晒麦场,望着好大一场麦子,大概有上百斗吧,再看看自己拾的那一点点麦穗,心里好是羡慕,也好难受,看着直愣愣地出神。
贾少爷远远的望见,急忙赶过去,心里却早打定了一个主意,和崔姑娘搭上话,说:如果你能脱了鞋子在这场麦子上走上两圈,这场麦子都归你!
崔姑娘愣住了,“真的?”
“决不食言!”
明晃晃的烈日下麦子已经晒得滚烫,脱了鞋子在麦子里走一圈肯定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崔家姑娘是苦惯了的,哪里怕这些,当即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就要上麦场。
刚走一圈,贾少爷就立即叫停:“行了,这场麦子归你了!”他实在舍不得崔妹儿这样被热麦子烫脚的,看着崔妹儿皱着眉头的样子,他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贾老爷本就身体羸弱,听说儿子把这么大一场麦子这么样就送人,一下子气得病倒下来,不久就去世了。
贾少爷那天麦场见到崔妹儿的一双玉脚和姣美的蹙眉后,更加神魂颠倒了,一过父亲的丧期,便托人去说媒。那崔家也为贾老爷病逝一事有些尴尬和自责,哪里能接受,断然拒绝了。
那贾少爷思前想后许多天,忽然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要一赌定乾坤。他以文书的形式正式邀约崔家:某年某月某日于土地庙掷骰子定姻缘,贾家赢,崔妹儿嫁给贾少爷;崔家赢,贾家留下所有房产地产归崔家,拍屁股走人;不接受邀约,则必然是贾少爷崔妹儿横死于苍天之下。崔家只得接受邀约。
这一天,贾家楼东南的土地庙人山人海,都来围观这场旷世奇闻的赌局。
三掷两胜,贾家崔家已经各赢一掷。第三掷,崔家掷了个幺点(三个一)出来,围观的人一起“嘘”了一声:这崔家必输了。贾少爷一边微微笑着说“我赢了“,一边轻松随意却又使劲地最后一掷。那骰子滴溜溜转,转,转,终于停下来,大家定睛一看,却是个“抱子”(一二三),比幺点还小的最小的点。这是天意!……
贾家果然说话算话,签写契约,所有房产地产归崔家,自己收拾细软走路。那崔妹儿被贾少爷的真情所感动,决定嫁给他,跟着贾少爷远走他乡去了。从此,贾家楼便改叫崔家楼。由于那口贾家池塘被忽略没有列入契约,就还算是贾家的,仍然叫贾家池塘,当地人称作“贾塘子”,一直保留至今。
据说有了贤内助的贾少爷东山再起,到了山东后又发达起来,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再建贾家楼,后来还成就了隋唐好汉贾家楼结拜的一段佳话。
可惜由于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以及遗址文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双墩这里的崔家楼和贾塘子都不复存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