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到,仲春始。惊雷始,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今日5时10分,我们迎来惊蛰节气。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此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尚有冬日景象外,其它大部分地区气温已经升到零度以上,江南、华南等地开始春日融融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
惊蛰到,农业春耕始。惊蛰节正处于乍寒乍暖的气候,雨水带来朵朵春花,惊蛰一声春雷,田家的清闲日子也到了头,春耕开始了。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
惊蛰三侯
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侯桃始华,二侯仓庚鸣,三侯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此时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语说着“春天快乐”。
二候仓庚(黄鹂)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仓庚从一条枝桠跳到另一个,唱着“春来到”。何为仓庚?黄鹂也,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最为讨喜。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瞠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
惊蛰气候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蚌埠天气
今天白天晴转多云,东北风3-4级,最低气温1℃,最高气温10℃。预计明天白天多云,2℃-11℃。
惊蛰习俗
祭白虎
古时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前程受阻,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还有不少地区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驱虫害
惊蛰雷动,蛰虫“惊而出走”,一些害虫出来祸患人间,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除虫仪式,江浙一带用扫帚扫虫,湖北土家族有“射虫日”,客家人吃“炒虫”,这个“炒虫”是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者是炒豆子、炒米谷,以达到驱虫的目的。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气温逐步升高,各种病毒和细菌开始进入活跃期,需做好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工作。同时,“春困”来扰,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足够睡眠,适当午休。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户外活动不宜太过激烈。天气乍暖还寒,还需适当“春捂”。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春雷一声震天响,惊醒大地暖春阳 气温回升百花放,景色怡人心欢畅 万物复苏春意盎,踏青赏春身体棒 祝大家惊蛰快乐幸福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