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人们的出行是靠人力车马,并无特殊方式,出行的时效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公共交通十分便捷,城区、近郊、远郊都有公交线路可以到达,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据相关资料记载,蚌埠公交始建于1956年6月,1979年至1989年,蚌埠公交人把握机遇,集中精力狠抓营运生产和基础建设。十年间,营运车辆增加到150台,线路增至13条,全长129公里,客运量增至1.26亿人次。步入90年代,蚌埠公交逐步走向市场化;2009年公交公司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新时期,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公交优先”政策的逐步落实,蚌埠公交迎来了又一轮发展和巨变。如今,蚌埠公交营造出群体创优的浓厚氛围。以十九大代表、公交驾驶员杨苗苗为标杆的品牌服务,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400多个苗苗车组百花齐放,公交服务社会满意率大幅提高。
现在,当你走在蚌埠的街头,是否还会想起曾经的老公交,是否能想起曾经那颗盼归的心……一条条公交的线路,编织成一张张充满记忆的网,那些发生在童年的事情,像是褪色的电影,一幕幕触动心弦。在这里,让我们透过斑驳的历史光影,回眸久远的尘封记忆,共话蚌埠公交与这座城市的时代故事。
以前的老式铰接车车厢连接处仿佛是手风琴的风箱,随着公交车的行驶,风箱也跟着颤动。曾作为蚌埠八九十年代公交主力的它们,步入21世纪后渐渐消失…...孩子眼中的手风琴公交变得少见,很难听到铰接盘咯吱咯吱的转动声。
后来的公交车多了空调,少了高台阶,车辆崭新了,车速提高了,班次增多了……
如今,老旧的公共汽车早已淡出市民视野。换成了全新能源车,节能环保。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其不仅可以像燃油车那样成为日常交通工具,更意识到了,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车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交通也迅猛发展。车型不断更新换代,城市也越变越美,路宽了,车多了,窗外的风景更美了。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以前公交车上常听到的话,如今却成了80后及更早的老蚌埠人的回忆。之后蚌埠公交车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市民每天只需自动投币就可以乘坐公交车,减少了一堆繁琐的事项,为百姓日常出行节省不少时间。当时,公交公司还推出过月票,购买月票的人,一个月之内可以凭借它,在蚌埠无限制的坐公交。
随着科技的发展,蚌埠的公交设施也更加完善了,蚌埠公交公司推出公交IC卡代替月票,乘客们可以使用IC卡来乘车从而省略投币和出示月票的过程。便捷有趣,公交公司也如释重负。
现在互联网为智能公交开启了新篇章。从售票、投币、刷卡,再到今日的扫码乘车,移动支付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当然是提升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坐公交车到处找零钱、每月只能到固定站点为公交卡充值、挂失补办公交卡程序繁琐等问题已经离市民越来越远,也使得市民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随着公交车启动手机扫码支付试运行,越来越多人感受到蚌埠公交变化之快:公交线路畅通;公交驾驶员服务贴心;新能源环保汽车取代了笨重的汽油车安全舒适;随处可见的电子站牌也将等待时间精确到分秒;公交车车上也开放了空调电视,乘客出行更加便利……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流动风景,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在固定的时间,走着固定的路线,装载着形形色色的路人,缓缓地向前驶去。从双层车、铰接车、空调车、新能源车,车轮碾过60多年时空,每一次跨越,每一层登高,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迹。
所以在工作学习之余,不妨去乘坐一辆公交车,坐在车上一个靠窗的位置静静观赏着窗外景色,看尽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寻求年少时的回忆。也不失为一次不错的观光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