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5
- 鸡蛋
- 0

陆军上校
|
本帖最后由 祖国的战车 于 2009-8-12 18:52 编辑
7# 祖国的战车
1国税不变,地税大部分转移。
2合肥的人才多半为学术型人才而不是应用型人才,不是很铜臭。
3合肥如果说客观交通需求很大,比蚌埠大的话,那么这样对总体上也是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
4我说的是 ...
数学家诗人 发表于 2009-8-8 22:04 ![]()
1,国税不变,地税大部分转移了。那不就结了?地方政府要发展,得有钱。没钱到哪发展去?不说别的,就单单的民生工程蚌埠都解决不了。
2,理论其实与应用两种并不矛盾,知识分子不用钱托着,那叫啥知识分子?!再者搞理论也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也需要有理论支撑。这是一个产业链。我们国家那么多小企业为啥不行?就是没有高端技术,而高端技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与高校结合!
3,合肥的交通如果不是在挖蚌埠那么多企业的基础上,合肥市不会凸显出来的。其实如果合肥能利用好三所高校,然后再与南京结合生活圈,不要太繁华。可惜合肥人不愿意去奋斗而只愿意吃现成的。吃现成的就是挖企业喽。挖产业喽。有些人说蚌埠领导不行,关键是人家有本事的谁愿意来蚌埠?人家为官一任,搞了很多东西,合肥说挖就挖走了,人家辛辛苦苦图啥?人家既然入仕就是希望能走向更高的领导岗位,你合肥把人家心血不费吹灰之力挖走了,人家谁愿意来?
4,我是指蚌埠在全国的上大学的人数。而不能单独拿合肥与其他城市比。蚌
5,中国的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走了些必不可少的弯路,也教了些必不可少的学费。就拿航空公司来说,比如成都到拉萨的航线,我知道的至少有三家航空公司在运营。但是运营的情况呢?夏季我不说,就冬季仍然有三家,每班班级上座率不足三成,能不亏本?像冬季航线完全可以拍卖给一家航空公司运营吗。人少就调小飞机来飞,何必每次都有干线飞机或者七八十座的飞机?中国航空公司太多了,而没有专供那一项的航空公司,看着别人挣钱就眼红,立即自己也要开。在这样的内耗中,不亏本才怪呢。其实完全可以依靠便铁路、高速公路用螺桨(如新舟)去飞二三线城市吗(蚌埠到淮南包出租每人才十五更别说大点的车了,那将会更便宜)。而且用螺桨飞机飞将更便宜,而且有利于民族航空业的发展。可惜啊,有时候我们太急功近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