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53
- 鸡蛋
- 0

海军上尉
|
本帖最后由 双子星 于 2014-10-20 23:43 编辑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哎!为什么别人家长孩子学习这么好,自己的孩子却不行,天天晚上都做作业到大半夜,看着都心疼!到底原因出在哪里呢?看着孩子考试拿回来的成绩单不理想,只有无奈的摇头!是不是老师的问题呢?这一点不能排除!但是!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学的很好呢?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呀!又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努力不够呢!
于是想着法的给孩子找老师开小课,希望老师可以多关照一下,这样孩子的成绩就能上去了!如果孩子的成绩还上不去,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水平差!或者老师没用心教,方法不对!
其实问题的根源恰恰就在这里,这也是大部分家长都会产生的误区!那就是:学习教育孩子是跟着老师学的,所有的知识也都是老师教的,那么学不好就肯定是老师的问题!因为老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在这里我要说,也许恰恰是您的这种想法,错误的引导了孩子的一生!
学习分两种:主动性的学习和被动性的学习!学习也是讲方法和效率的!
其实跟大多数的家长想法正好相反,老师在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定位应该是辅助性的、引导性的!不是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的家长就是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作用,产生了依赖性!学习怎么可以离得开老师?没老师教那还怎么学!
如果必须要有老师教,自己才能学,那这就是被动性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态度注定成绩只能平平而已。老师的真正作用是【答疑解惑】,但是寻找问题的却不是别人,而是孩子自己!
老师不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时候,自己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试图的去解决它!经过多次的尝试80%的问题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应该没有问题,剩下的20%实在不会就记录下来问老师!
但是现在的孩子心浮气躁,一个题目拿过来看了一眼做不出来就拿去问老师!有的甚至连题目都不看,就说自己不会做!家长们看在眼里,还以为多么多么用功努力!但这不叫努力,这叫偷懒,怯懦,退缩!看到比自己“厉害”的,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去找外援(老师)!自己连尝试一下都不敢!在这一点上我学生中的很多家长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面作用!孩子来问题目,我让孩子自己把参考答案先看看,看能不能看懂,看不懂再来问!家长会说:“你这个老师是怎么教的?让孩子不会就看答案,那还要你老师做什么?”,然后把老师挖苦奚落一顿!对于这样的家长,对我的质疑是小,对孩子的影响才是大!那么为什么要看答案来做题?如果你的书本基础概念都很熟练OK的话,那么缺少的只是解题思路而已,答案提供的正好就是解题思路,【思路】这个东西就像是谈对象一样,【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好朋友】!如果你答案看不懂,那就说明不仅仅是思路的问题,而是基本功不扎实,概念不会!那就应该再去多看看书本的基础知识!当然了还是有不少【开明】的家长坚决的支持我的这种教学方法!他们的孩子最后也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这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而已,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所以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尽相同!
我的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他们学习的窍门就是:
1. 【态度】:端正的态度决定一切,不搞小聪明,踏踏实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谦虚】:做过的题目,就以为自己全会了,不需要再做了么?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一次复习都能领悟到新的东西!让自己的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3. 【乐观】:要知道老师的定义远远不止在学校里给你上课的才是!你周围的生活空间里,只要你留心,那么你的老师将会时时刻无处不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4. 【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样让自己对她感兴趣!那么你就能非常轻松的掌握它学好它!
最后总结下:
1.孩子才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如果自己不想学,请再好的老师都没用!老师仅仅只是辅助者!
2.凡是都必须老师教才能学,那成绩只能平平;如果能自己主动地去学习,那你的水平完全可以超越老师!
3.学霸、高手必须具备的三个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决心!
4.这个世上没有天才,大家的智商差不了多少!只有懒惰者,胆小鬼!
5.同样的作业,别人用了一小时搞定,而你一直做到大半夜,这不是说明你比别人更努力,而应该是你使用的方法错了!导致效率低下!没什么可自豪的,自己应该去反省!家长也不要再说,我家孩子天天做到大半夜,已经非常用功了!你那做的是无用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6.被动性的学习那叫不会学习!听懂十遍远远不如自己做会一遍!自己感觉【差不多会了】也就等于【还是不会】!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看到难题首先气势上就输了,那你肯定做不出来!
暂时先说这么多,欢迎朋友们踊跃发言,留言提问!{:soso_e112:}
——————————————————————————————————
更新补充贴:
【关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怎么养成的问题!】
其实一个习惯的养成,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成长期,定型期!
在小学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有很多坏习惯,孩子在家长疏于看管的情况下就养成了,比如脑子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其实只要家长稍微细心点就不难发现,这些坏习惯会有一些行为上的连带反应,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做数学题虽然会做但是经常好算错,同样的题目刚说完一遍,问孩子懂没懂,孩子回答“会了”!这时候粗心的家长就会以为孩子是真会了,便直接带过,但是这时候你只要多来一句:“既然会了,那你自己重新说一遍给我听”,说到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有8成的孩子都说不出来(坏习惯的萌芽阶段),如果家长多花点心思,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这些“小动作”,那么这个坏毛病我不敢说一定会百分百的改掉,但是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善!当孩子在回答你的问题时,首先会在脑子里过一遍,如果自己想欺骗父母企图蒙混过关,父母如果再让自己说一遍该怎么办?这样孩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在脑子里思考不同回答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仔细掂量后果以后,做出最理性的回答!我想那就绝对不会再是简单的“会了”二字!因为一旦被父母发现自己在撒谎,自己可能会被受罚!而这种被发现的可能性在稍微细心的父母面前,其实概率还是蛮大的!所以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放弃撒谎的想法!
虽说这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情,孩子只不过是在做题目而已,很多父母觉得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再讲一遍就是了!但是长期下去孩子的坏习惯就会越积越多!不可否认,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做父母的要承担主要责任!当父母再说孩子粗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是自己粗心大意了!这一点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当然我说的坏习惯,坏毛病范围很大,远远不止在学习方面,但是学习中的坏习惯却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容易就能发现的!只不过很多家长粗心的忽略掉了这重要的一点!
那么到了初中高中,这些坏习惯有的还在继续【成长】,而有的可能已经【成型】难以改正了!但是难以改正不代表不能改正或者说“遏制”更确切点!家长首先要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自我反省下,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家长这些毛病自己都还在犯,那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威严性!孩子会想,你自己都这样,那还凭什么这样要求我呢!作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榜样!在我的学生中,不乏有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在家的时候孩子把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当成“偶像”一样崇拜、佩服、尊敬!这样的孩子即使接触到了一些坏的东西,也会很快的意识到,并加以警惕和改正!这样孩子教起来很顺手!不需要多花额外的心思!因为他的父母在家里已经给了做了一个榜样和表率!孩子会拿这件事情跟自己的父母进行比较!孩子会在想:“如果换成我爸爸的话他会怎么做呢?”
当然还有一部分父母,自己对孩子得过且过,什么都是下不为例!你要知道当你在孩子面前说过三次:【下不为例】后,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已经失去【信用】二字了,以后孩子当然不会把你的话当回事!【多次宽容就等于纵容!】
对于高中的孩子,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已经养成很久了,想一时半会改掉是很难的!除非孩子自己突然想通了,发奋了!但这种概率还是很小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完全改正】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效的遏制】应该还是可以的!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所扮演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大于老师!
联系QQ:2798785553 双子星{:soso_e189:}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把此贴收藏起来,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原创双子星出品 2014-10-20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