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来临,又到了小龙虾热销期,老店早在三月底就开始张罗了,新开张的虾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生虾的价格年年涨,消费者的热情却没见消,小红虾,大青虾,正通过各个渠道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尽管盱眙龙虾节每年高朋满座,但是, 蚌埠大帝国的吃虾节奏正在按照本邦的习惯,不断演绎着他们的未来。。。。。。 龙虾的制做是门大学问,首先原料来源要好,其次虾的品相要好,三是烹饪水平要高,这三点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数烹饪。第一出锅时虾的肉质要鲜嫩,第二香料的味道要足,第三辣味要够,能做到这三点的话,可以算是制作水平高的了,如何能做到这三点呢?首先,烹饪时间不能过长,烹饪时间过长后,虾肉就老了,但是,如果烹饪时间短的话,如何又能保证入味呢?这两个不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吗?这就是烧虾的绝窍所在,既能让虾肉鲜嫩,又能入味。先把香料和辣椒放入油锅里煎出香味,然后把虾倒进锅,盖好锅盖,大火焖几分钟,这样香味就能渗透进虾肉里,然后加入水、盐、糖、料酒,大火烧几分钟即可出锅,至于辣味就更好解决了,上好的大红椒多放点即可。工序看似简单,如果不经过长期的摸索是搞不明白的。 小学四年级暑假,第一次去逮蚂虾,学着大孩子的样子,做个网兜,用蛤蟆肉当诱饵,虾上钩时,慢慢地往水面提,当把蚂虾提到水面的时候,把网兜插进水里,兜住蚂虾,这样虾就进兜了,一个下午,也逮一小盆,当母亲烧好我逮的虾后,自豪感油然而生,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时候烧虾没有什么烹饪手法,像烧鱼一样烧,市面上也没有专门经营蚂虾的饭店。多年后,才出现一个叫蚂虾街的风味小吃一条街,专门经营蚂虾,到九十年代下半期场面越来越热闹,名声越来越大,就连蚌埠周边的城市也常常有慕名而来的食客。每当外地来朋友或者客人,晚上总要带去蚂虾街,人挤人、人挨人,啤酒喝完一箱又一箱,场面十分热闹,频频举杯的时候,感情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时过境迁,但是当时那个叫“蚂虾街”的区区百米的地方,场景再也无法还原和重现,虽然风景不再,但是它见证了蚌埠的往日情怀,时至今日提起“石顺利烧虾”人们都还津津乐道。 细看蚌埠各个虾店的名称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店名都是老板的小名,比如李老五烧虾、吴老二烧虾、黑子烧虾、篓子烧虾、二柱烧虾、双胜烧虾等等,还有店名走感情线路,什么兄弟龙虾、绝味龙虾,金街口老虾滩、搓一顿龙虾等等,这些虾店都是在蚂虾街风光惜败后,出现的新星,地理分布在蚌埠市的东中西,有的虾店还做成了连锁,不管店名如何起,最终必须清楚的是,虾的味道要好,二是价格要实惠,不论你管理如何先进,一旦离开了这两点,想做强做大都很困难,因为烧虾竞争很激烈,一不留神就会被旁人淘汰,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随着节气立夏,烧虾迎来了黄金期,街边、路边又会出现往日的热闹非凡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