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sfg8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蚌埠的老地名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48

组织活动: 0

1

主题

3

回帖

9万

积分
QQ
鲜花
3178
鸡蛋
98

Rank: 25

空军版主

爱心志愿者勋章 双子座 论坛灌水特种兵 拼吃团长特制勋章 论坛帅哥勋章 蚌埠论坛美食达人 灌水先锋 竞技勋章 菜农勋章 水建公司专属勋章 风筝王族 世界杯专属勋章 蚌埠论坛足球达人 蚌埠论坛和谐家庭 绿手指 蚌埠论坛环境保护勋章 私家厨房勋章 老兵勋章 孝子勋章 雷锋勋章 大力士勋章 敬老勋章

16#
发表于 2009-1-31 13:11:55 | 只看该作者
为啥叫港台街
 蚌埠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0

主题

953

回帖

2052

积分
鲜花
1
鸡蛋
0

Rank: 13

陆军中校

贡献勋章 宣传大使勋章 优秀版主勋章

17#
发表于 2009-1-31 13:39: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冬天的雨 于 2009-1-31 13:10 发表
泗水桥


我记得以前看的一本历史地理的书上讲河流变迁的,黄河,淮河,泗水(淮河流域)等以前的流向不是现在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泗水以前就是流过蚌埠的泗水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8

组织活动: 0

0

主题

6880

回帖

5万

积分
QQ
鲜花
217
鸡蛋
13

Rank: 25

陆军版主

2011热血青年 2010热血青年 铁血丹心勋章 2009热血青年 灌水王勋章 热心助人勋章 帖图王勋章 2007论坛十佳网友 爱心志愿者勋章 摩羯座 论坛灌水特种兵 拼吃团长特制勋章 论坛帅哥勋章 蚌埠论坛篮球队荣誉勋章 蚌埠论坛幸福家庭勋章 2008论坛十佳网友 竞技勋章 菜农勋章 风筝王族 世界杯专属勋章 蚌埠论坛足球达人 蚌埠论坛环境保护勋章 老兵勋章

18#
发表于 2009-1-31 14:2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huty 于 2009-1-31 13:39 发表


我记得以前看的一本历史地理的书上讲河流变迁的,黄河,淮河,泗水(淮河流域)等以前的流向不是现在这样的,不知道是不是泗水以前就是流过蚌埠的泗水桥。
/:A006? 应该不是这样的,原来蚌埠日报上面有篇文章专门讲了泗水桥地名的由来,但我记不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6:36:47 | 只看该作者
“三县司”与“七户半”
淮河北的小蚌埠,清朝时正街属于凤阳,出正街往西归怀远,向东则为灵璧所辖。有“鸡鸣狗叫听三县”之说。为便于治安管理,清末,凤、怀、灵在这里联合组织了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三县司。寿州镇台衙门派了一个小小的武官“副爷”,带领十多名兵丁,在此驻守。这就是蚌埠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

这时,淮河南岸的“老蚌埠”,只有一条不足50米长的土街(即老大街)。街上有几家小饭铺和茶棚子,为凤、怀间过往客商供应一点稀饭、馍馍。除一般小菜外,鲜鱼和清炖河膘肉(即河蚌)是必上桌的。每十天三个集,赶集的人,除了农民卖粮买油盐,渔民卖鱼蚌买米面外,也时有三、五闲人到茶棚里泡一壶“满天星”(茶叶沫子),买二两“蚂蚱腿”(黄烟),围在一起聊天。

此时蚌埠的辖区,东到马村沟,西到席家沟,南至戴家塘,北至小蚌埠,相传只有七户半是蚌埠族居的老户。后来,“七户半”被讹为七家半。其实“七户半”并非七家半。

当时居民多以务农为主,聚族而居,如高家营、王家营、蒋家岗、朱家岗、席家沟、施家洼及靠近集镇的陆家和回民李姓者。另外,还有散居的少数渔民和小贩。总数不满500户。为了适应凤阳县衙门的派款,和筹集每年一度的春季东岳庙会经费的需要,地方上问事的人,以族居划分,把河南大姓老户分为七户半,另有散居者为两户半,凑成十户全数。这就是“七户半”的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05:34 | 只看该作者
茶叶街
在红旗二路,当时的西区政府搞再就业一条街,建了数十间门面房。在这条街上,主要以皖南、皖西茶为主,品种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还有福建安溪铁观音、碧螺春、龙井、毛蟹王等等。因此老百姓就称这条街为茶叶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19:48 | 只看该作者
蚌埠集市形成时,仅有土路一段,叫顺河街,为最早的东西街道。这就是后来的头道街,后改为华昌街。

老大街为南北街道源头,老大街从北向南延伸,支叉出头道街(华昌街),二道街(二马路)。因从淮河码头下船转乘火车需要,自然形成出老大街向东直往火车站的一条大马路(淮河路)。在此以后,兴起了二道街、三径街、五道街、福民街、山前路等。

华昌(花娼)街,1918年由头道街改名而来,是娼妓聚集之地。解放初期,妓院被取缔,华昌街更名为解放街,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更名为新华街。

华盛街旁的一大巷(解放后改叫劳动一巷)是妓女集中的地方,一大巷后改名为成业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27:07 | 只看该作者
篾匠街,因皖西山区毛竹入淮到蚌在宋家滩上岸,凤台正阳关、怀远、舒城孔集、六安苏家铺等地的蔑匠聚集在市区天桥西大马路南侧的一条街经营,出现了“篾匠街”,由于新百货大楼的兴建,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篾匠街里的篾匠早已不见了。篾匠街叫中兴街,现在已变成饮食一条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28:46 | 只看该作者
米坊街就是现在的青年街,开始叫老大街、也叫过中正街、米坊街。

蚂虾街,青年街与南山路的交叉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形成一个饮食群。主要卖卤制、油炸蚂虾为主,因此叫蚂虾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32:08 | 只看该作者
港台街
1929年,方振武主政安徽时,在蚌埠中市区的中和街,举办国货展览,由此该街被市民俗称“国货路”,此地名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以前叫立新街,后改中和街,后又改国光街。现在的名称叫“国货路步行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称呼它为“港台街”,因蚌埠的卢为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货路开了一家“港台时装商店”,所售服装十分畅销,因此蚌埠的时装商店多跑到国货路,由于所卖服装紧跟港台潮流,因此就叫它港台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5

主题

57

回帖

86

积分
鲜花
15
鸡蛋
0

Rank: 5

陆军下士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0:37:22 | 只看该作者
蚌埠道路分四类:东西干道定名为“路”(如大马路、二马路);南北支路定名为“街”(如中山街、国庆街);次于街为“里 ”(仁和里、仁安里);次于“里”的为“巷”(公义巷,公平巷,公正巷)。

寿县人方振武主政安徽时,以“中华民国”为街道的开头,如以中字打头的中山街、中正街、中平街、中兴街。以华字打头的华昌街、华盛街、华利街、华丰街、华大街,以民字打头的,民乐里、民知巷,以国字打头的是国庆街、国安街、国治街、国富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0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鲜花
181
鸡蛋
0

Rank: 17

空军中将

处女座 论坛帅哥勋章 世界杯专属勋章 敬老勋章

26#
发表于 2009-2-1 16:47:3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学习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0

主题

1342

回帖

3万

积分
QQ
鲜花
135
鸡蛋
28

Rank: 18

陆军上将

2009热血青年 爱心志愿者勋章 水瓶座 论坛灌水特种兵 拼吃团长特制勋章 论坛帅哥勋章 蚌埠论坛篮球队荣誉勋章 蚌埠论坛幸福家庭勋章 灌水先锋 世界杯专属勋章 蚌埠论坛足球达人 蚌埠论坛和谐家庭

27#
发表于 2009-2-1 16:53: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2

组织活动: 0

2

主题

439

回帖

5831

积分
鲜花
7
鸡蛋
5

Rank: 15

陆军大校

28#
发表于 2009-2-1 18:12:49 | 只看该作者
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3

主题

475

回帖

1万

积分
鲜花
1
鸡蛋
0

Rank: 16

陆军少将

29#
发表于 2009-2-1 19:03: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可知蚌埠最早的交通银行,那年、在那。

经二路在那,那年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0

主题

1110

回帖

2329

积分
鲜花
5
鸡蛋
0

Rank: 13

陆军中校

30#
发表于 2009-2-1 19:1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fg888 于 2009-2-1 10:37 发表
蚌埠道路分四类:东西干道定名为“路”(如大马路、二马路);南北支路定名为“街”(如中山街、国庆街);次于街为“里 ”(仁和里、仁安里);次于“里”的为“巷”(公义巷,公平巷,公正巷)。

寿县人方振武主 ...



民国的城市管理很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