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除了有必不得已之事要办,就窝在家中不出。晚上,先生下班一回家就告诉我楼下一邻居去世了。然后:“说真不敢相信,前天还看见他开车带他老婆去河北玩呢。”我咋听此言,也难以相信,以为先生看错了。 第二天早上,我出门买菜,见楼下灵堂所置遗照,笑貌如常,莫不就是那位邻居?虽然不愿相信,但却不得不信,不由心内感慨:真乃人事无常。 买菜回来,未进己家,先敲邻门。问邻居要不要一起去凭吊?邻居说:“按说邻里之间,理所应当,只是平日间完全没有往来,并无邻里之情,不去也罢。” 回到家中,放下所买之菜。想起小时候父母乡邻的不言之教所给我的感悟:大家似乎都约定俗成,对于邻居之间发生的婚丧诸事,一向都遵循着争喜不争忧的原则。对于邻人办喜事,礼节不到则不至,不讨别人之喜;对于邻里办丧事则不请而至,为邻分哀解忧。即便与丧主之家心有嫌隙,也必捐弃前嫌,以逝者为大。也正因如此,也许人们才会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吧? 想至此,我换上了一身素净的衣服,决定去丧家看望一下,即便帮不上忙,也希望能帮丧家分担一些哀伤。 丧家的门一直是敞开着的。进门之后,见厅堂无人。探头看一下卧室,卧室床上,女主人撑力欲起,陪同的女士搀扶她坐下并招呼我,问我是谁?我只能回答,我是邻居。女主人一见我,又泪流不止,虽并无悲声,但我的眼泪却也一发不可收拾,奔涌而出。女儿此刻扶着悲伤不已的妈妈,对我说感谢,并劝说妈妈不可如此悲伤,就当爸爸是出了一趟远差,只是看不到而已。女儿抑制自己的悲伤劝说妈妈的话,让我不由得又是一阵悲从心来。 这时,又有几个女主人的同事前来慰问,又是一番述说,讲述好好的人为何就那么没了,讲述认识他的人,没有不说他是好人的,为什么好人就不长寿呢?妈妈边讲边无声落泪,女儿依然在旁劝慰,所有在场之人,无不陪泪。 邻居大概不到五十岁,一向身体健康,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而去世。其实对逝者自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最起码其一生不用经历老病之痛的折磨了,只是生者因亲情之恋,反而难能看透,故哀而不止。是故圣人设置了丧礼的各种形式以助人们疏泄心中之哀,以防止生人因哀过度而伤身体。所以古人云:丧虽有礼,而丧为本。世人皆嫌礼之繁琐而弃礼不用,却不知礼何以为礼,岂不悲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