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1
- 鸡蛋
- 0

陆军中校
|
| 仿古的唐代侍女被北京专家叫价26万 | “玉器村”、“仿古玉器街”都是靠师徒关系发展起来的。记者在采访中惊讶地了解到,蚌埠悄悄形成了这个庞大的玉石作坊群,居然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通过种种努力,记者终于找到了“藏”在蚌埠北工地“玉器村”深处的第一代蚌埠玉匠谢永学。他在自家的玉器店里,向记者细述了蚌埠玉器作坊的历史和规则。蚌埠玉器蛰伏在“地下”只是短短20多年,却隐隐有引领一个“新玉器时代”的势头。
从“8”到“2000”
记者:谢老,我听说蚌埠玉器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
谢永学:现在蚌埠的玉器市场是靠5个人发展起来的,玉器市场发展只有20多年时间。上世纪80年代,蚌埠有一个国营玉雕厂,我和石培成、王玉、马良、王五是玉雕厂的技工。玉雕厂破产后,我们就“流落民间”,当时蚌埠只有我们5个人开的8家玉器作坊。随后很多人从我们几个人的作坊里走出来,然后再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8家作坊滋生的作坊越来越多,到现在,整个蚌埠市最少有2000多家玉器作坊,相关从业人员已达数万人。
千家作坊师徒情谊浓
记者:那么2000多家玉器作坊都是靠师生亲友链条发展起来的?
谢永学:你在马村调查应该知道,如果不拜师,你进不了马村学艺。师傅要帮徒弟“赌石”,让徒弟避免一些倾家荡产的陷阱。而且一件玉器成品的价值高低,要取决于设计者、雕工的丰富经验和技艺。但设计者、雕工的技艺不可能轻易给你传授。所以我的第一代弟子是我的侄儿谢国海、谢国江兄弟,随后更多的亲戚朋友拜我为师,谢国海兄弟也开始接受一代代的徒弟。到现在,我们5个玉雕厂的老雕工,已经收了几十代徒弟。蚌埠2000多家玉器作坊,现在每家都有沾亲带故的师徒关系。
玉器销售也有内部规则
记者:仅靠师徒关系发展的2000多家加工作坊,是否只能形成粗放的群落,而不能形成像扬州、上海一样的著名玉器大市场?
谢永学:这就涉及一个销售、加工的问题。其实玉器行业的销售渠道里,也有特殊的内部规则,师生情谊在玉器销售渠道里,也同样适用。像一些大的玉商是不会轻易到陌生的玉器作坊买玉器的。
原蚌埠国营玉雕厂能制作出五大类玉器工艺品,而且产品销往日、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玉商们了解玉雕厂师傅们的精湛技艺,他们专门买某个玉雕师的作品。所以当我把我的玉雕技艺传给徒弟后,和我联系的日本等地的大玉商,仍然信任徒弟的技艺。所以一旦拜师,师傅还要把徒弟引进一个销售渠道。
像现在蚌埠玉雕协会的负责人孔德佩、孔德宝兄弟,当时他们的父亲就是玉雕厂的老职工。孔氏兄弟学好父亲的技艺后,就直接在家里开店,自然会有国外的玉器商人直接找上门来买他们的工艺品。所以,玉雕厂师傅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艺,会让蚌埠的玉器加工作坊完善起来。
| 玉马从药水里拿出来就变了颜色 | 蚌埠玉器市场太年轻
记者:可以说蚌埠正进入一个“玉器新时代”。作为蚌埠玉器作坊的“始祖”,你对蚌埠玉器作坊的现状满意吗?
谢永学:蚌埠玉的确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你采访“玉器村”、玉器街2天了,能够了解到,蚌埠玉器市场是靠制作“仿古玉器”而闻名全国的。我们5个老玉雕工发明的“仿古玉器”技术在全国独一无二。在蚌埠生产的仿古玉,比中国数千年出土的古玉总和还多。单说我,在20年前发明的“老提油”、“鸡骨白”、“黑皮”这三种仿古做旧技术,制作成的唐朝玉、墨玉可以以假乱真。但我的徒孙学到仿古技术、雕刻经验后,却乱了市场。现在很多家玉器作坊,都是在窝里斗。
比如说,现在很多玉器加工作坊,只是花几十元钱从一个雕刻作坊里买一个半成品,做旧一下又卖出去。从中赚十几元的差价。很多作坊都不愿意花力气去从事精雕细刻,他们没有买原料的资金,也没有过硬、全新的雕刻技术。大家都在争相压价出售玉器成品,我觉得整个玉器作坊群都乱糟糟的,很多大客户都觉得不满意,他们和一些徒孙打过一次交道后,就不再打第二次交道,一些大客户又回到我这里买玉器了。
在去蚌埠之前,就有很多朋友告诉记者,关于蚌埠玉有很多美丽的传奇故事。几天来,记者在1000多座玉器加工作坊间走访。发现在玉器作坊群落这一庞大的链条中,从选料到雕刻升值,乃至上市,每一环节,都折射出传奇故事。
“赌石”让石头也疯狂
4月22日清晨,从扬州湾头镇赶到蚌埠来的徐峰一下车,就往马福海等人的玉料店内钻。徐峰从马福海床头的玉石料堆里拿出手掌大小的一块玉石毛料,仔细地将毛料润湿。端详半天,他从包内拿出厚厚一叠钞票,递给了马福海。
徐峰买石头的过程,在玉器一行里叫“赌石”。徐峰偶然一次接触蚌埠的玉石行业,就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他每月来蚌埠2次,都是来赌石的,有时赚了满钵,但有时血本无归。
“只有经验老到的人,才能小心翼翼地避免一些陷坑。”“玉器村”的谢国海告诉记者,现在玉雕师们每拿到一块毛料,都悬着心把玉石剖开,如果发现里面大部分是石头,还要含泪费功夫将有用的全部小心保留,依照石头里玉质的形态,雕成各种形状的玉器,“玉雕师有时劳累半年,雕出的玉器仅仅能够保本,有时还血本无归。”
千里营救“走私犯”
赌石让玉石疯狂,蚌埠的仿古玉器却演绎出很多不平凡的故事。“玉器村”里的元老谢永学告诉记者,他曾经和一个搭档远赴浙江,就为了解救两个已经判刑的玉器“走私犯”。
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海关扣住了两个浙江本地的商人,因为他们在出国通过安检时,工作人员从他们的行李中发现了两件“古玉器”。尽管这两人再三解释两件古玉是仿造品,但海关为了慎重起见,最终还是将两人扣留下来。
随后浙江海关请来玉石专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该玉器是“国家一级文物”。于是两人被以“走私文物”罪批捕。
开庭审理的前一天,谢永学和他的一个搭档来到浙江说明情况,法院自然不会相信,最终谢老告诉法官:我们还可以做出一模一样的玉器来!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特事特办。一个月后一件一模一样的“古玉器”呈现在法官面前。当法院拿给专家鉴定时,专家还奇怪地说,“这件古玉器,不久前不是已经鉴定过了吗?”这时法官才相信,两位被逮捕的“走私犯”走私的是仿制品。
一块玉追回一份爱
如今在蚌埠“玉器村”的作坊里,工人大多是年轻人,关于玉器的爱情故事也很多。今年21岁的小张来自蚌埠的五河县。他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两个年轻人之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美丽爱情故事:
小张说,他们村里的小徐三年前在浙江打工时,与一个湖南女孩开始谈恋爱。为了表示自己的爱意,春节回家前,小徐打电话委托他雕刻一块玉,准备送给自己的女朋友。小张答应了,费了半个月时间,用青海昆仑山的玉料精心为小徐刻了一块仿古玉。
春节后,当小徐返回浙江将那块玉送给自己的女朋友时,他的女朋友十分感动,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但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徐把玉弄丢了,为此小徐的女朋友十分伤心,两人为此还闹起了小矛盾。小徐在惭愧的同时,也很自责,于是他打电话向小张求援,能否为自己再打造一块和上次一样的古玉。在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后,一块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古玉被邮寄到小徐的手上。
当天,小徐拿着那块重新打造的古玉来到女友面前,进行“忏悔”。看着小徐诚恳的样子,女朋友终于原谅了他,两人和好如初。(杨柳、李冯育、安雨、向凯、李勇)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