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206
- 鸡蛋
- 16

陆军少将
|
道别之际,两名老战友互敬军礼,时光穿越,岁月让人唏嘘
70年前他们代表中国远赴缅甸参加抗日,他们都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一个留在缅甸生根,一个死里逃生回到中国。虽然他们经历不同,但70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在家乡相聚。两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一位是在记者帮助下刚刚回到家乡的93岁老人刘大江,另一位则是91岁的刘桂英老人。
老战友执手看泪眼
昨天,在刘大江侄孙刘晓峰在合肥的住处,刘桂英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前来看望老战友。两双历经沧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老人相对而泣。
“妹妹,你还好吗?”“刚刚回到家乡,你还习惯吗?” ……情绪稳定了之后,两位老人亲切地攀谈起来,就像是多年未见的兄妹。刘大江告诉老战友,在缅甸的日子里,经常想念家乡,幸好当地有老兵联谊会,让老兵们互相慰藉,“现在终于回到家乡了,看到家里发展很好,吃的住的都好,感觉像做梦一样。”
“我是从媒体上看到刘大江老人回家的事情,就让家人联系。远征军不容易呀,能回家更不容易,很想看看这个战友。”刘桂英老人说,她知道刘大江老人一个人在外肯定吃了不少苦。家人说,刘桂英老人年前摔了一跤,现在腿脚不方便,但昨天听到刘大江来到合肥,老人还是拄着拐杖在女儿的搀扶下前来探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刘桂英老人是在1942年以医疗兵护士的身份随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同年5月份,中国远征军开始野人山撤退,她是那次撤退中惟一幸存的女兵。
说起当年的事儿,刘桂英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没吃没喝、蚊虫叮咬、蚂蟥乱爬,和我一起的5个护士,只有我一个人走出那片原始森林,好几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几千人。所以,到我这个年纪还能遇到曾经的战友,真的很难得。”提起这段历史,刘大江老人向刘桂英伸出了大拇指,他从报纸上看过刘桂英老人的事迹,“当时非常感动。我所在的汽车团,没有他们那支部队厉害,他们吃苦比我们多,让人敬佩。”
刘桂英老人告诉记者, 2009年,她曾和湖南的一位远征军战友见面,而在安徽一直没有见过远征军战友,这次定居缅甸的皖籍远征军老兵刘大江回家,让她倍感亲切。刘桂英老人特地让家人准备了茶叶等礼物,“这都是安徽的特产,等刘大江回缅甸时给那些还留在那儿的老兵带着,让他们也尝尝。”
刘大江想回合肥住
刘大江老人在家乡太和的几天,阜阳市和太和县相关领导都去看望了老人,还送去了慰问金,并请老人喝家乡茶。而弟弟和侄子的陪伴让老人更加开心。
“这两天二伯和父亲都很开心,哥俩没事就拉着手一起看电视,二伯还会耐心给父亲讲解。看到这一幕,家人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刘大江的侄子刘红说,最近家人陪老人逛了很多地方,让他感受家乡的巨变。家乡的中学校园让老人很是赞叹,说看起来和仰光的大学差不多了,而侄女在阜阳的新房子也被老人赞为“比缅甸高级官员的家还好”。
刘红介绍,前几天降温,二伯因不适应天气变化而有些咳嗽。在家人的力劝下,习惯了不穿袜子的老人终于套上了袜子。看到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很想回国定居,“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家乡好了,我想回来住。”
据了解,由于亲戚们现在都在合肥居住,刘大江老人也打算以后在合肥定居。昨天,刘大江落脚处的辖区包公派出所民警也赶来看望老人,商议老人回国定居的一些手续问题。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