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279
- 鸡蛋
- 0

陆军大校
|
花红柳绿,麦苗渐黄,一年一度的小龙虾美食又席卷而来,全国各地争相上演小龙虾美食大比拼。
有的是价格的比拼,从当街吆喝一百元5斤的排档式推销,到一份五六百元的高档酒店售价,消费对象覆盖富人到穷汉,一网打尽。
有的是口味的比拼,从油爆到红烧,从老汤卤煮到蒜蓉秘制,适应了各种不同口味,谁说“众口难调”?
有的是小龙虾美食发源地之争的比拼,从安徽蚌埠到江苏盱眙,从徽京金陵到九头武汉,到底谁是正宗的小龙虾美食发源地,争的不亦乐乎,反正小龙虾美食节是此起彼伏,吸引了无数的小龙虾爱好者。
拼来拼去,拼出一片哀叹,什么小龙虾掉价了,虾农严重亏损了;什么小龙虾太贵了,老百姓都吃不起了;什么小龙虾太卷了,经营者过度竞争,经济效益下降等等。
说来说去,唯独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小龙虾的退化。
无论走在菜场里,看那一筐一筐鲜活的小龙虾,还是走进饭店里,看那一盆一盆鲜美的小龙虾,一个共同点就是,个头奇小无比,比那基围虾都不如,甚至快与普通河虾有得一拼了。让人怀疑,再过几年,小龙虾会不会变成虾米的个头?这样小的小龙虾,吃起来,哪里还有吃小龙虾特殊的快感可言?
曾记得,当年蚌埠市淮光电影院边上,小龙虾美食鼻祖石顺利虾摊上一堆一堆的热气腾腾的小龙虾,引来无数食客争相挑抢时,那时虾的个头,是很大很大的,平均一个有一两重,一斤能称个十来只就不错了。那种大个头的小龙虾,2.9元一斤,买几斤,配点姜丝,带回宿舍,拿瓶啤酒,吃的是无比过瘾。
后来,随着食虾者越来越多,小龙虾渐渐供不应求。按照有钱快赚有水快流的指导思想,虾农也罢,虾贩也罢,虾店也罢,都想抢个俏市,卖个好价,于是乎,食虾季也从夏天慢慢提前到春天,上了餐桌的小龙虾也慢慢从青壮年虾到青年虾,从青年虾到青少年虾,从青少年虾再到少年虾,最后残忍到连儿童虾也逃脱不了吃货们的魔嘴,那餐桌上的小龙虾的个头就肉眼可见的发现,一年比一年小。没有办法啊,它们根本没有长大的时间和机会啊!
在吃货们的倒逼机制下,小龙虾的生长规律也被完全打破,为了种族的延续,性成熟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本来八个月的生长周期,可能就变成了现在的三四个月。那些少年虾爸爸虾妈妈,在自己个头还很小的时候,就先行性发育成熟,赶快交配产子,完成生命繁衍的天然使命,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人类餐桌。一代一代下来,三十多年过去,到了今天,小龙虾的整个种族就完全修改了生命密码,完成了生命的退化,对,你没有看错,别的物种是进化,小龙虾就是退化。退化的结果就是,大家盘子里的小龙虾,从曾经的大个头变成今天的小个头。小龙虾们说,我现在就是这个小样,你能柰我何?有本事就别来吃我!小样,哼!
小龙虾美食火辣辣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小龙虾种族血淋淋的生命退化史,和那个肉鸡们三月肥们堪称难兄难弟。
当然,小龙虾在各地退化速度还是有区别的。在小龙虾美食最旺盛的地区,小龙虾个头退化就快,就明显。在不太吃小龙虾的地方,小龙虾退化的慢一些。这个有我亲身经历为证。那是2006年,当时蚌埠合肥南京吃小龙虾已经到了疯狂状态,小龙虾体形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我都觉得没有啥吃相了。 这一天,到山东日照出差,来到一个小饭店,想着吃点日照特色,突然看到店门口有一盆活的小龙虾,那个小龙虾的个头,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期,毕竟我在蚌埠好几年都没有看到如此大的小龙虾了,平均体重是蚌埠小龙虾体重的两倍也不止。
想到日照在海边,人家的海鲜都吃不完了,肯定不会对这脏水沟出产的小龙虾太感兴趣,吃的人少了,小龙虾不畅销,所以这些有小虾才有机会长出这么大的个头。看到如此大个头的小龙虾,忙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七元一斤。记得当时烧了一大盆,吃一半,硬是没有吃完,驾驶员还兴致勃勃地打包带回。可惜,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小龙虾,从此,不管在哪个城市,再也见不到那大个的小龙虾了,完全清一色的小龙虾宝宝,包括现在在某些大饭店四五百元一份的所谓大个小龙虾,也完全不能和当年的小龙虾比,最多是矮子里面挑出的将军。
是不是冥冥之中必有报应?当年小龙虾在蚌埠就叫大蚂虾,为此还形成了一条蚂虾街。后来,不知不觉,大蚂虾被叫做小龙虾。嗯,果然,叫大蚂虾的时候,那是因为人家个头大,现在叫小龙虾也不错,毕竟个头变小了嘛,再叫大蚂虾,就不实事求是了,对不?
写到这里,又听到楼下小饭店的大喇叭在叫:小龙虾上市了,一百元五斤!
只是不知道,如今山东日照的小龙虾们,是不是还侥幸能保留下大个头的遗传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