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生存手则
很久以前,淮河边上有户姓吴的人家———吴老爹和他的儿子吴孩。一天,他们出去打渔时,吴孩救下一只被鸬鹚啄住的河蚌。
这只河蚌为了报答吴氏父子的救命之恩,便化身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吴孩相亲相爱,结婚生子。
有一年,淮河发了大水,姑娘因帮渔民们打渔得罪了龙王,被龙王杀死。
人们遵照姑娘的嘱托,将一颗美丽的珍珠放在坟头上.
渔民们每次都顺着珍珠的光去打渔,回来时都在姑娘坟上添土.
坟越来越大,成了一座小山,取名为‘蚌山’.
再后来,蚌山周围兴建了城市,便叫做‘蚌埠’。
我的家乡——蚌埠!
地图就不用了吧,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南来北往的基本上都要经过蚌埠!
下面我将详细的介绍一下蚌埠这个城市,相信会使很多人对蚌埠有个基本的了解,再到蚌埠时也不用那么 “提心吊胆” 了。:)
蚌埠是省直辖市,现辖四区三县(蚌山区、淮上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7.45万人。
蚌埠有两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名字,一个好听一点的叫:珠城。因为原来盛产珍珠而得名!
另外一个名字曾经红极一时——匪城!
90年代左右的蚌埠是当之无愧的匪城.
93年美国之音曾报道国际三大匪城之一就是蚌埠,另外两个分别是拉斯维加斯、澳门!
这还的确是真有其事,所以蚌埠竟然也有了和国际城市齐名的地方,呵呵。
记得有一次,同学妈妈做火车路过蚌埠,火车广播员是这样广播的:
各位旅客,蚌埠站就要到了,请大家把窗户关好……!
现在治安比以前好多了,虽说部分区域还是有血腥场面的存在,但是总体状况确实好多了。
想到蚌埠的朋友,有几句话是必须要学的:
1、我滴孩来!(请注意发音)。
这句话一般作为外地人入门用的,也是作为防身用的,此话一出,蚌埠人一般都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所以,下火车站后快要出站的时候一定记住吆喝:我滴孩来,我到家了!我滴孩来,这人整(发第三声)多!我滴孩来,快点走盖!这三句话一出口,你就不会被埋伏在出站口的出租车司机给拖上车了,如果不幸你被拖上车,别急,你再加一句:我滴孩来,哥有你这样滴盖!这样,你最起码不会被宰!否则,~~~~~~希望你能活着离开蚌埠,上帝保佑你…
2、哥此过来!(‘可吃过没有’的意思)。
见人打招呼是最起码的礼节,见着蚌埠人问候一句:哥此过来!别人一般都会笑着回答你:此过老,此过老!(吃过了,吃过了)。但是请一定要分清场合,别人家刚刚从次(ci)所(厕所)出来,你这么问候一声:哥此过来!那我可不担保你不会遭遇人生安全问题,因为人们通常的回答是:我打你个*养的!然后就是~(此部分马赛克处理),估计三院急诊科又要忙了!
4、俺家在大舞台!
报一个土色土香的蚌埠地名会让你受益匪浅,如果实在有人不知道大舞台在哪,你可以说:我滴孩来,大舞台都不紫道在哪,你哥(第三声)寺蚌埠人盖!就在蚂虾街那怪!
蚌埠有三怪
第一:三轮车跑的快 (蚌埠有很多人力三轮车,有点象解放前的黄保车)
第二:萝卜当水果卖 (那种青皮萝卜+五香花生米,甭提多好吃了)
最后:女人比男人坏 (蚌埠女的长的挺漂亮,可是说出话来,能把人吓死,男的吵架绝对吵不过女的)
蚌埠方言--俺们蚌埠话
可管?可行?可照?可是的该?烦人来!
米饭不叫米饭,我叫它干饭!
过一会不叫过一会,我叫“马上一时”
干什么呢不叫干什么呢,叫“干哈来”
土豆不叫土豆叫“地豆子”
我滴天来,你真厉害
还有豆角不叫豆角,我们叫它“豆jue子”
我欢迎kei干饭(我喜欢吃米饭)
加热馍叫liu馍
gone家
上次我到医院看病,后来拿药的时候,我跟护士说这个“约”是怎么个吃法,
她说这个“药”一天吃3次~!
当时我一听到她说“药”的时候,我脑子一晕`!才想起来我刚才没说“药”。
我说的是约`这个感觉有点像农孩样~!十几年学白上了~!
真正的蚌埠话必须有————我地孩来!!!!
说一个蚌埠人到了北京,找到的一个招待所,想住下,没想到首都的服务员态度很差,
一会让他到这,一会到那,把他惹急了,就说:
"你把我ri bai来ri bai去,你这不是kao dai我么!"
以下是2小孩的对话:
(甲):阿爸麻比有劲,他是教外语滴!
(乙):可真的该?阿爸才来劲来,他是修马路滴,天天累的洋雄样!!
(甲):那你爸身体肯定麻灿的好老?
(乙):那你光讲!麻比象丝太龙!!
(甲):我的孩来!不屁门,你爸来老!!怎么瘦的跟螂子样??
(乙):嘿嘿,吹吹牛b不照门?你爸可会用外语绝人该?
(甲):当然老!象什么来?*老,我忘掉老,好象是什么什么客油!
(乙):瓤屎!是发棵油,唉,你这孩记性真差!!
(甲):呵呵,就地!!
- ------ 知道是哪话吗? 非常有地方特色吧!!
蚌埠人说人讲话太罗嗦好说“别徐了~!”
说一个男的怪老B的好说“我嘀~无浪神~!”
说一个男的打女的好说“日来得,又一个六椰子~!”
说一个男的或女的怪老B的也好说“你看你爹六得该~!”
说一个小男孩不懂事情好说“再惹事,蛋给你善掉~!”
“吹牛”不叫“吹牛”,叫“你哈吧!”
过年我回家,晚上吃饭,俺妈问我晚上吃点什么。
我说随便买点馍吧,我妈说了一句话我,我笑了半天。
"那就买3个钢铁子吧。"
蚌埠好吃的东西
1.东大的烧烤
2.大楼后面的张玉炸牛肉、鸡翅
3.张公山蓝宝石对面的炸鸡肫
4.十三香蚂虾
5.裕华下面的牛肉米线
6.休闲小站的麻辣肉丝面、珍珠奶茶
7.蚌埠的麻辣汤好吃滴一比掉糟!
8."干扣".当年的面条街.
[ 本帖最后由 隐形翅膀 于 2007-11-17 12:44 编辑 ] 呵呵
这些我都知道
这一写出来还怪 搞笑来
最后的小吃蛮吸引人的哦:)
我地孩来,蚌埠话真绝!
天天耳濡目染,真没想到蚌埠话这么绝!大家不妨把自己知道的蚌埠话都倒出来,让大家分享!另外,关于蚌埠的不论是人还是事,都一一道来!可好该? 对啊
这些特色都是需要网友细心观察并且积累的
体现蚌埠地方特色的人和事
只要是积极的正面的
都可以和我们共享啊! 受益多多,呵呵。 楼主太老逼老~~~:lol 蚌埠现在很多人已不说“我的孩”,只是很夸张地说:“我——滴...”,尤以年轻女性为多。 很多女性张口:"我滴——娘来“ 呵呵,楼上的可喜欢女的这么说啊? 说出来难听死了!
上一次淮河清在淮河文化广场,周群等一班人学讲蚌埠话,我听后浑身起鸡皮疙瘩。 好象蚌埠还有一怪——小孩老人带
是不是自己家乡的人总觉得自己家话难听呢
合肥人大多觉得合肥话难听
但是那个我爱饭米粒讲出来的合肥话还是蛮搞笑的嘛
昨晚上演的蚌埠话剧烧饼夹里脊也是暴笑全场
关键要讲到位了
讲的不到位咱们还是讲普通话比较好听吧 我~滴~~孩~~~来!!!!
这句话就是好听 蚌埠人人心眼好~~不像合肥人那样表面是好人其实就是个坑~~
蚌埠的小伙子小姑娘时髦合肥男的龌龊 女的陀 合肥比蚌埠大,
地方大了也就无奇不有,
坑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
蚌埠除了人好女孩形象好,
特色还是蛮多的,
大家用慧眼多多观察嘛
俺简单修订一下
俺简单修订一下,仔细想想,蚌埠土话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汉语用法里是常见,或者说是局部的一种习惯用法。以下是黑色字为引用+红色字是偶的修订,(可能有不符合的地方,抛砖引砖)
==============================
蚌埠方言--俺们蚌埠话
可管?可行?可照?可是的该?烦人来!
米饭不叫米饭,我叫它干饭!
过一会不叫过一会,我叫“马上一时”
干什么呢不叫干什么呢,叫“干哈来”
土豆不叫土豆叫“地豆子”
我滴天来,你真厉害
还有豆角不叫豆角,我们叫它“豆jue子”
我欢迎kei干饭(我喜欢吃米饭)
加热馍叫liu馍 (liu:馏,蒸馏)
gone家
上次我到医院看病,后来拿药的时候,我跟护士说这个“约”是怎么个吃法,
她说这个“药”一天吃3次~!
当时我一听到她说“药”的时候,我脑子一晕`!才想起来我刚才没说“药”。
我说的是约`这个感觉有点像农孩样~!十几年学白上了~! (农农乡?)
真正的蚌埠话必须有————我地孩来!!!!
说一个蚌埠人到了北京,找到的一个招待所,想住下,没想到首都的服务员态度很差,
一会让他到这,一会到那,把他惹急了,就说:
"你把我ri bai来ri bai去,你这不是kao dai我么!" (日摆,靠逮)
以下是2小孩的对话:
(甲):阿爸麻比有劲,他是教外语滴! (阿,俺)
(乙):可真的该?阿爸才来劲来,他是修马路滴,天天累的洋雄样!!
(甲):那你爸身体肯定麻灿的好老?
(乙):那你光讲!麻比象丝太龙!!
(甲):我的孩来!不屁门,你爸来老!!怎么瘦的跟螂子样??(lang,狼子,黄鼠狼)
(乙):嘿嘿,吹吹牛b不照门?你爸可会用外语绝人该?
(甲):当然老!象什么来?*老,我忘掉老,好象是什么什么客油!
(乙):瓤屎!是发棵油,唉,你这孩记性真差!!
(甲):呵呵,就地!!
- ------ 知道是哪话吗? 非常有地方特色吧!!
蚌埠人说人讲话太罗嗦好说“别徐了~!” (xudao,絮叨)
说一个男的怪老B的好说“我嘀~无浪神~!”
说一个男的打女的好说“日来得,又一个六椰子~!” (六叶子,一说为:人肺有5叶,多一叶为六叶子)
说一个男的或女的怪老B的也好说“你看你爹六得该~!” (嗲溜,)
说一个小男孩不懂事情好说“再惹事,蛋给你善掉~!” (善:骟,或:嘎给你骟掉)
“吹牛”不叫“吹牛”,叫“你哈吧!”
过年我回家,晚上吃饭,俺妈问我晚上吃点什么。
我说随便买点馍吧,我妈说了一句话我,我笑了半天。
"那就买3个钢铁子吧。" (缸贴子,用缸做炉堂制烧饼)
蚌埠好吃的东西
1.东大的烧烤
2.大楼后面的张玉炸牛肉、鸡翅
3.张公山蓝宝石对面的炸鸡肫
4.十三香蚂虾
5.裕华下面的牛肉米线
6.休闲小站的麻辣肉丝面、珍珠奶茶
7.蚌埠的麻辣汤好吃滴一比掉糟!(麻辣烫,一B鸟糟,一B这词江南或者南就用得比较广泛)
8."干扣".当年的面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