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论咖喱 发表于 2020-7-6 09:37:40

今日小暑 |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晚11时1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小暑的到来,标志着即将“出梅”入伏,炎炎盛夏开始登场。“节到小暑进伏天”,今年7月16日入伏,而7月6日至7月21日为“小暑”,其间正逢“三伏”的“头伏”。入伏后,随着空气湿度增大,头顶炎炎烈日,“上蒸下煮”,体感“桑拿模式”开启,雷暴天气会增多。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滚滚热浪,翻腾在大地,树荫下的微风,总有一份恬静、一丝清凉。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逃离晒得发烫的田地,来到房屋屋檐下,唱着歌享受时光。

三候鹰始鸷。老鹰在天际徜徉、盘旋,享受阵风带来的清凉。

小暑天气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节节攀升。俗话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

蚌埠天气:今天白天雷阵雨转晴,西南风微风,空气质量优,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4℃。预计明天白天雷阵雨转多云,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4℃。

小暑习俗
天贶节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
吃饺子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吃炒面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即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更是说过,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已入盛夏,恰逢在三伏天的初伏前后,气候异常炎热,日间外出常感热浪逼人。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若暑热太过,起居不慎,暑气亦会伤人。而且暑多挟湿,暑湿伤人除见烦热症状外,又多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证候。暑湿偏盛是小暑时期的气候特点,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

1、饮食关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2、情绪关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3、湿热关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要特别注意防止因焦虑、不安、紧张而诱发的“情绪中暑”,及时调整心态,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伏”有“藏”的意思,此时节应减少外出以避暑气,保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及时补水,清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

红绸 发表于 2020-7-6 09:42:06

楼主用心了,美美的赞一个。:)

看看再讲 发表于 2020-7-6 12:52:15

https://ahbb.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75.png

比巴卜12 发表于 2020-7-26 08:42:25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小暑 |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