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今日18时2分,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处”者,去也,暑气至此而止,旷达的初秋华丽登场!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民间说,“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是要等到处暑之后。此时的大地,暑气逐渐消退,天上的云彩越发显得疏散自如。所谓“天高云淡”,说的就是这个时节。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成熟。
处暑天气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
处暑期间,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蚌埠天气
今天白天多云,东北风微风,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3℃。预计明天多云转晴,东风3-4级,22-31 ℃。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民间会有“作七月半”或“中元节”等民俗活动。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天上的云彩不像大暑之时浓云成块而是显得疏散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开渔节
对于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养生
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经过夏天的消耗,终于到了秋天该贴秋膘了。在处暑时节,很多地方都有吃鸭子的习俗。秋季进补不宜食用肥腻、燥热之物,而对抗干燥的气候,鸭子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处暑鸭的由来也是这样兴起的。
出伏以后,温度逐渐下降,虽不明显,30℃上下,却给了霉菌适宜的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雨水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命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该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提醒,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但是出伏以后市民不在家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读者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处暑来袭,夏日已去,秋意渐浓,祝大家处暑快乐!
:P暑气逐渐消退 帮顶下 :hu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