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方向 发表于 2016-6-30 10:52:16

公交改革不必参照上海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手方向 于 2016-6-30 11:30 编辑

    日前,上海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的权力,一些网友欢呼雀跃,好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似的,强烈呼吁蚌埠要参照执行。我倒认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在我们市里还要继续下去,不必参照上海模式。为什么?听我解释:

一、上海模式有其特殊原因。
1、上海虽然取消了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权利,但是没有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的“福利”,其就是以货币补偿的方式代替免费乘车。福利照有,方式不同而已。
2、上海的模式有其特殊原因。我认为其原因就是很简单的一条,因为上海人太多,公共交通不堪重负!到过上海的人都知道,就拿地铁来说,别说上班高峰期,就是平时也是人满为患,用摩肩接踵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上海的人口密度太大,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权利可以缓解公共交通的压力,就是这么简单。
3、但是人家以货币补偿的方式,与各方都有利,是多赢的结果。老年人得到了钱,不乱乘车(有事还得坐),交通压力减少。

二、蚌埠不可以学上海。
1、相反,蚌埠的人口密度远远赶不上上海,不存在上海那种公交压力巨大的情况。
2、如果完全照搬上海,政府全部给老年人货币补偿,每个人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人口多啊,难免财政有压力。
3、如果给老年人钱,那么我敢肯定依然会有网络喷子站出来反对。因为众口难调啊,就会有人说,我家家庭困难也要补助,我家有残疾人、吃低保,也要享受公交福利!这个口子一开,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有人会怒、有人会骂娘。为什么,羡慕嫉妒恨啊。那有人说,为什么上海没有嫉妒的,因为人家是大城市,市民总体素质好不说,社会福利也远远高于我们。


三、蚌埠公交当然需要改革
1、我写的目的就是说,蚌埠公交改革不能参照上海模式,但是要问蚌埠公交要不要改革,我认为当然需要。
2、虽然,我们公交压力没有上海大,但是高峰期间还是有压力的。因此,我认为在高峰时段,比如早上6点至8点半,下午5点至7点半,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的权力。政府每月补偿10元钱(或每年补助100元),这样即解决了问题,又缓解老年人的情绪(给其安慰);再说高峰期间老年人坐车危险系数很大。如果弄个骨折等伤害你说怨谁,让公交公司买单真是冤枉。免费还免出了罪责了。当然,军人卡和爱心卡(残疾人)也可以同时参照执行。
3、最最重要的公交公司必须要改革,其有着最大的诟病!(1)是对假军人、假老年人要严格把关,防止冒充军人和老年人的混子揩油。这部分人太讨厌,太下流,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不说,起到的坏作用令无数人侧目!(2)规范自己的员工。建议每月补助自己的员工50元(或者发员工卡),前提是任何公交公司的人都得上车购票!杜绝那些公然的、堂而皇之的“点头票”,并实行举报电话,凡是发现有司机自作主张让熟人免费上车的,手机取证发微信有奖励!根据事实对违规司机进行处理。(3)加强执法,设置网站,把那些投机取巧,上车不买票的混子公示出来,建立社会诚信制度,看那些为了蝇头小利不顾廉耻的人还敢不!
4、所以说,公交公司经常哭穷、说自己怎么怎么亏本。是的,你亏本,社会和政府欠你的,但是如果你加强自身管理水平,至少可以弥补一些损失吧!让假冒军人和老年人的揩油上车,让你的员工随意照顾熟人不买票,那么亏本就是你自身的原因了。因此,改革是必须的。

新手方向 发表于 2016-6-30 10:59:52

欢迎大家评论

我靠不是吧 发表于 2016-6-30 11:03:30

不错 支持一下

山魈 发表于 2016-6-30 11:03:40

:victory::victory:平衡、和谐社会

jingbd 发表于 2016-6-30 11:06:20

楼楼跟我想到一起去了,限制时段

星光漫夜 发表于 2016-6-30 11:07:53

有一定道理,高峰期老人去挤车需要政策调整。假学生、军人、爱心卡、公交自己人不少

wsd2818556 发表于 2016-6-30 11:12:42

支持

来自蚌埠论坛APP

sadqs 发表于 2016-6-30 11:20:32

你可以去写申论了!!!

lihui20110808 发表于 2016-6-30 11:24:19

避开高峰期乘车就能有效的缓解矛盾

fengyu 发表于 2016-6-30 11:31:04

路过看看

小事 发表于 2016-6-30 11:31:41

支持一下

fangximou 发表于 2016-6-30 11:33:12

公交公司这块肥肉就丢了

新手方向 发表于 2016-6-30 12:04:18

大家说说

牺牲我说支持你 发表于 2016-6-30 12:06:17

小小巫婆 发表于 2016-6-30 13:50:41

等楼主高峰坐车,让老头,老太排队站在你面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公交改革不必参照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