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 发表于 2014-9-21 10:28:37

东方芭蕾 ---花鼓灯

东方芭蕾 ---花鼓灯花鼓灯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九亿农民艺术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 “花鼓灯”的历史。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在淮河岸边的涂山氏国,禹的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和女娇,在涂山上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赶禹王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据说从此就有了花鼓灯。但花鼓灯真正有史可考应源于宋代。据<凤台县志>记载,“花鼓灯历史悠久,宋代就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怀远、凤台一带”。 事实上,宋代以来,用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情节和人物来表现简单的生活事件和群体情绪, 已成为汉族民间歌舞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花鼓灯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歌舞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花鼓灯流行区域逐步扩展,逐渐形成了以蚌埠怀远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二十多个市、县。特别是1932年,淮河流域人民为了庆祝大灾后的丰收,大闹花鼓灯,这一时期,花鼓灯的表演艺术有了很大发展,舞蹈动作更丰富,出现了《盘板凳》等节目,涌现了像冯国佩、陈敬之、郑九如、石金礼等名家,形成了花鼓灯兴盛时期之一。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花鼓灯在两个领域,按照两种方式蓬勃发展。一方面发展为舞台表演艺术,创造出许多颇受欢迎的舞剧、歌舞剧和舞蹈作品,一方面在广大农村作为群众的自娱活动广泛开展起来,花鼓灯艺术欣欣向荣地迈向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也使花鼓灯成为安徽省流传最广、参与活动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艺术。
花鼓灯的角色。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但主要演员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鼓架子”按分工不同,又分“大鼓架子”“小鼓架子”“丑鼓”“伞把子”。“兰花’使用的道具为手巾和折扇。
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有着较完备的艺术组织,它由舞、歌、锣鼓演奏组成。花鼓灯艺术风格,热烈、奔放、敏捷、灵巧、优美、细腻,它兼有悲剧和喜剧因素,体现了中国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特点。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兰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抒情舞,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形式。花鼓灯的舞姿和动作很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的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一些著名艺人都因有自己的绝招而博得观众的爱戴。 我经常拍花鼓灯,就是拍不出它的魂。感觉花鼓灯还是在田间地头,打谷场演出才更有味道。

龙丁 发表于 2014-9-21 14:14:34

“感觉花鼓灯还是在田间地头,打谷场演出才更有味道。”第一届是在体育场体育馆办的,非常地道。很多地市都有很精彩的表演。现在已经没什么真功夫,花里胡哨的。

叁月 发表于 2014-9-22 09:10:12

赞一个:victory:

撒拉族 发表于 2014-9-22 10:40:07

龙丁 发表于 2014-9-21 14:14
“感觉花鼓灯还是在田间地头,打谷场演出才更有味道。”第一届是在体育场体育馆办的,非常地道。很多地市都 ...

谢谢你点评

小白杨 发表于 2014-9-23 12:48:48

鼓打中间,锣打边,要拍花鼓灯的魂 ,就拍伞把子。

撒拉族 发表于 2014-9-23 16:34:52

小白杨 发表于 2014-9-23 12:48
鼓打中间,锣打边,要拍花鼓灯的魂 ,就拍伞把子。

你有经验。

民间艺术 发表于 2014-9-25 09:54:59

好,很好,   非常好

安徽人立方 发表于 2014-9-26 10:13:22

好活动,好拍摄!

花香蝶自来 发表于 2014-9-27 16:13:19

大师作品 值得欣赏

宁静思远 发表于 2015-2-5 14:47:35

在田间地头拍花鼓灯,更接地气,更能表现出民俗特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方芭蕾 ---花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