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dmaster 发表于 2014-9-11 11:07:43

蚌埠天桥原来是这样来的。。。。。

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蚌埠是这条线上的重要一站。火车出了蚌埠站西行转北,与市区的大马路,也就是现在的淮河路相交。最初,铁道口没有栏杆,只立有一面旗帜,作为火车是否通过的信号,因此有“洋旗倒,火车到”的说法。但是在火车这个“西洋景”面前,人们还没有养成避让的习惯,不少人死在滚滚的车轮之下。
    1917年,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件改变了这种状况。那年夏天,寿州清末状元孙家鼐的孙媳妇进京转乘火车,晚间经过铁道口,被南下的火车轧死,据当时的知情者回忆:“死者身穿白色旗袍,腹中胎儿亦被轧出,惨不忍睹。围观者众多,铁路运输中断……”
    因孙家系当时的豪门贵族,官司非同一般。最后,铁路部门除负担死者的所有丧葬费用外,还应孙家要求,在肇事道口建造一座立体交叉桥,名曰“天桥”,其意一则体恤对死者纪念,二则以抚民心。天桥于1919年春建成通车。它是蚌埠最早的一项市政工程。也是我国早期的城市立交桥。
    此时的天桥为钢木结构,全长17.35米,宽6米。桥顶与铁轨顶面高为5.15米,载重负荷8吨。但由于桥面与铁路成正交跨过,形成桥两端道路与桥面迂回衔接,成“S”形,加之约10%的陡坡,行人、过车多有不便。

cddmaster 发表于 2014-9-11 11:11:39

解放初期,天桥西南侧曾是人群稠密的游艺场。“城市里好吃好喝好玩的,都集中在这里。”对城市历史颇有研究的专家郭学东介绍说。这里不仅有说书的、唱泗州戏的、说相声演双簧的、玩皮影戏的,还有唱小调、拉三弦、玩魔术的,应有尽有。这里主唱梆子戏;说书的二孩家喻户晓,说的书就像今天的电视连续剧,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这里的小吃更是美味,牛肉汤、绿豆丸子汤、豆饼汤等不一而足。
    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批人流,尤其是夏天,从上午一直到深夜一点,这里川流不息,有人曾数过,晚上两个小时全游艺场出入就有近万人。
    那时,天桥算卦的也很有名,以算婚姻为主。卦摊前围着白布桌围,书有“问津处”、“趋避台”、“小隐”、“居士”等字样,家中只要有婚配的年轻人,都会到天桥上找算命先生合合八字。
    此外,天桥还有一景,就是免费蹭戏。解放后,唱戏有了高音喇叭,不用买票,在外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就有老戏迷坐在游艺场通往天桥的阶梯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听着不要钱的戏曲,暖洋洋的太阳晒在身上,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盹。还有赶火车的外地人,为了打发等车的无聊,信步来到这个热闹场所,坐下来听听戏曲,尝尝各种风味小吃,久而久之,天桥的名声随之远播。

城市老槐树 发表于 2014-9-11 11:15:51

了解一下。

cddmaster 发表于 2014-9-11 11:19:14

天桥下面邮政局,都是邮票二道贩子,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壮汉,和他老婆一起在门口摆摊的

\(^o^)/ 发表于 2014-9-11 11:36:32

好帖 顶一下

鸡尾酒 发表于 2014-9-11 11:38:49

:L:L:L

y6789 发表于 2014-9-11 11:39:54

:):):):)

易羽 发表于 2014-9-11 13:24:27

了解老蚌埠的历史

东施笑黎 发表于 2014-9-11 13:34:01

:victory::victory:

蚌埠宝宝贝贝照 发表于 2014-9-11 13:46:57

涨姿势了。。

不烦神888 发表于 2014-9-11 13:55:44

学习分享了

五月光爱水的鱼 发表于 2014-9-11 14:23:41

学习了!

Alibaba 发表于 2014-9-11 14:41:09

:victory::victory::victory:

半空中 发表于 2014-9-11 14:47:32

路过。。

fzzforever 发表于 2014-9-11 14:48:58

顶!蚌埠的历史需要普及。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蚌埠天桥原来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