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481
- 鸡蛋
- 9

陆军中尉
|
我前段时间写的“此生耻为安徽人”后,有位网友给我写了一封商榷书。我想这位网友也是善意,在此,我不准备与他论战,但我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一提到蚌埠这些年发展的滞后,不少人总是说蚌埠人自己不争气,蚌埠人如何如何等等。我觉得这种观点非常可笑。蚌埠的辉煌时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这些成绩也是蚌埠人做的,谁能说蚌埠人不争气?蚌埠人不勤奋?为什么之后一再落后了呢?只要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之后,蚌埠的领导徐某仁、李某、诸某智、两方等领导,不是从三线企业下来的,就是从宁国水泥厂出身的,再就是阜阳、淮北等当时较落后地区过来的领导,这些人把蚌埠祸害成什么样大家都能看到,徐某把四五个三线企业从金寨搬到蚌埠,除金光钢厂曾经风光两三年外,其它的企业给蚌埠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徐某在蚌埠打击报复当年蚌埠效益最后的企业之一乳胶厂厂长,致人死地,长篇报告文学向全国披露此事,徐某恼羞成怒,竟然在全市收缴《收获》杂志,徐某仁主政蚌埠的几年是蚌埠最黑暗的时期,从此,蚌埠开始走滑坡。之后,省里派到蚌埠的几届领导不是贪就是色, 蚌埠成为他们博取个人利益和政治资本的平台,而此时,正是中国经济开始转型的最佳时期,而蚌埠一来老企业多,面临转型,这些领导既没有积极应对,也没有争取政策,结果,通过改制,肥了这些领导,让蚌埠付出了巨大代价,据说当年空压机厂被李某人出卖;二来新型产业正在兴起,而蚌埠的政府官员根本无心顾及,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与此同时,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时马鞍山、芜湖、巢湖的主政者都是从蚌埠出去的蚌埠籍领导,如曾任芜湖市委书记的陈光林、付祖浩、刘伟、田维谦等领导全是蚌埠人,马鞍山的市长童怀伟等,蚌埠人发展了别的城市,而自己的家乡却被别人拖下了水。
请问,蚌埠发展不发展是蚌埠人能决定的吗?什么奇瑞项目是蚌埠人能争取的吗?一切还不都是当时的主政者的行为吗?那位跟我商榷的仁兄提到六五期间芜湖、蚌埠投资相比,三十年前的事情,计划经济时代的事情,能与今天可比吗?
拯救蚌埠只靠我们蚌埠人只是个神话,蚌埠的崛起在中国这样的政体下只能期望现任领导能够将蚌埠当成自己的家,竭力为蚌埠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这才是正道。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