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0
- 鸡蛋
- 0

陆军上等兵
|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自奴役人民的统治论,是过时的理论,现代社会是倡导平等民主的时代,权力应该来自人民,民的义务与责任要共所周知,同时人民的劳动是以劳有所获,劳要有所值来体现社会的公平。 近来还有一种解释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民可,则使由之;不可,则使知之。 人民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指到教育方面去.但细一分析就不对,“使”是指劳役事项,“知之”的是以“天命论”麻痹民无偿的劳动,让统治阶级享受,让民众知其意义岂不是让民造反?倡导“贵贱有序”“坚持等级”的孔子会这样说吗?说到教育更不可能,士身份的弟子方可有受教育与被教育的权力,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统治理论所坚持的原则,孔子作为封建教育家,是不可能提倡平民教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