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18
- 鸡蛋
- 10

陆军中士
|
本帖最后由 This_is_it() 于 2012-1-5 01:05 编辑
各位坛友,我所要讲的并不是流氓王朔笔下的故事,而是蚌埠新开的一家四川风味小吃店。
这家名曰川都的小店并不高档,没有大菜,没有好酒,没有包间,没有卡座,甚至连洗手间也没有。
去了几次,才写下这篇吃评,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我是传说中的大梅子,而是有能耐大饼卷着馒头就米饭吃的人真不多。
上班族中午时间紧张,我一般都是在大楼后面或是鸟市吃点盒饭小吃。最近去这家店吃,我们几个朋友每次点个四五样,大伙儿换着吃,五六十块钱足矣。所以这几天基本把没吃过的都尝过来了,也就有了以下这等这等。。。
先说环境吧,餐厅不大不小,四壁清一色儿的水泥灰,大方桌,长条凳,墙上简单的挂着几个花脸,一进门看哪都黢黑一片,不像人家包天下进门就春风拂面,此间倒是透着几分寒意,不过窗明几净, 收拾的也还干净。
再说下厨房,地方不小,清一水儿的四川师傅,独立全开放式设计很有特色。顾客在玻璃窗前就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厨师和面点师的手艺,这点做的比较有特色。操作台上码着数十种酱料,调料,还有一锅锅咕嘟着热气的原汁,卤汤。窗内十来个大师傅手舞银勺,忙的不亦乐乎,窗外我闻着浓郁的香味,馋的垂涎三尺。
好了话入主题,开评!
这里吃的基本上都是5~12元的四川小吃,面点,大概二十来样,最贵的菜只有一样,20元的口水牛肉。有特色一些的如:
叶儿粑,胖胖的团子金灿灿的,外面裹着一片清香的苇叶,肉嘟嘟的围成一圈儿躺在小蒸笼里,看着就很想咬一口。趁热吃上一口,香!糯!软!粘!当中还有木耳胡萝卜丝的肉馅,这一笼便被我的美女姐姐连秒了三个。
波丝煎包(煎饺)也不错,前者是发面,后者是死面,特点是六只小点心用金黄酥脆的金丝脆连成混然一体,不知道怎么煎出来的。那金丝非常酥脆,小心夹起一片,轻轻一咬便会满口缤纷。猪肉的馅很紧,精多肥少,咬一口不流油,咸淡适中,蘸醋和辣椒更是开胃,吃完一盘才会想起刚才没有细细品味。
糯米骨这东西有点像本地的肉粽子,一笼两个,粽叶枕头包着,烫的很,揭开后发现原来是糯米粽子裹着一根肉排骨,吃这东西里外烫了我两次,不过排骨味道很鲜,搭上随便一份主食就是很经济营养的一餐了。
小笼蒸牛肉和糯米骨比较像,简单的说就是糯米裹的粉蒸牛肉,味道还行,牛肉是先卤过再蒸的,这东西没什么复杂的,只是蚌埠人不这么做牛肉,图个新鲜劲吧。
红油龙抄手听名字挺霸气外漏的,好像降龙十八掌里就有这么一招,其实就是馄饨,只是地方叫法不同而已,要说这红油龙抄手可算是地道的四川老牌小吃了,很多有川元素影视剧里都会出现它。本地的馄饨都是清汤的居多,这个却是用红油,香油,芝麻,花椒,干椒等调的卤,浇在大肉馄饨上,用调羹那么一拌,我边上有个妈妈在给自己五六岁的孩子喂这个呢,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钟水饺不是闹钟一样大的水饺,而是当初有个卖水饺的四川人姓钟.......我必须庆幸一下,那位创始人得亏没姓毛。
巴蜀冷面点过一次,这个天要是上火的话倒是可以考虑,相当的阳春白雪。
担担面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可算是特色了。干拌面上浇了肉汤,肉臊子,肉酱,葱花,香菜,热气腾腾一大碗,扯开筷子抄底、洗盘、整理,套牢后拉起一根大阳线!那趋势、那气势,要说你不想吃都是瞎话!
酸辣粉这东西我最爱的,已经很多年没吃到这么正宗的了,大家可以去尝下,如果不好吃,回来拿散子捅我,拿油条污我,拿水单饼砍我都成,但我必须得帮掌柜的托一下,确实很正点。 棕黑的酸辣汤上游着一群小蝌蚪,不!是炒黄豆!要想做出一份黯然销魂的酸辣粉,必须得有Cuidegaga的炒黄豆,还得加上用老醋,红油,和厨房柜台上叫不出名字的十几个不锈钢缸子里的调料,加上四川本地产的红薯粉,和一个两鬓花白的断臂四川大侠(新版已经升级成靓丽的川妹子)才得以倾情烹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看完了电影《2012》,热泪迎眶的吃上一碗,再无遗憾了。
肥肠粉也算是天府名吃之一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好雨时节》这部小清新电影,片中重口味肥肠粉可是两位主角爱情的见证啊。如果您只看电影过没吃过,可以斗胆试试。粉,还是普通的四川产红薯粉;肠,却是取自失恋33天的猪。我元旦加班,本来就烦恼,正愁没地方泄火呢,中午来上一份,从汤里夹起一截呼拉圈,带着满腔怒火塞到嘴里,一股新鲜的大肠气息如脱缰野马扑面而来,紧接着便弥漫在口中荡气回肠,稍倾虎躯微微一震,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连汤带水吃完,才把憋在心里的话吼了出来:Oh,shit!
钵钵鸡这东西我感觉跟纸包鸡包纸包鸡......都属于无厘头类的,大白瓷钵里半缸子酱汤,十来串细竹签串的串,有小新和美女最讨厌的青椒,还有小黄瓜,红椒,胡萝卜,当然还有鸡。这东西太非主流,既不炸也不煮,而是冷菜,蘸酱汤吃的。无奈我是吃了肥肠粉后这个才上的,没品出什么味道来,感觉有点像口水鸡,不过还是劝大家,无论混到哪里,肥肠粉都要放在最后吃啊。
牛肉土豆粉也是我的几个吃友公认的比较棒的一种面食,麻辣牛肉汤底,土豆粉怎么形容呢,我觉得很像扁平的HDMI高清线,很肉筋,有嚼头,口感90分。提醒大家川味的汤比较麻,开始没啥感觉,大半碗吃完嘴就麻了,吃完出门,风一吹,嘴唇麻酥酥,很有快感。
当然也不能光夸,我也说说负面意见
赖汤园其实就是一碗清水汤园,光滑的很一点没赖,不用说肯定又是姓赖的先生开创的......没吃出什么特别,我实在不明白店主为什么要卖到8块钱,同样的汤园,雪园只要两三块,而且个大汤好,这个价位,这个品质实在不敢恭维。
糯米骨好吃,但我上次吃到一块,确实名符其实,只有骨了,而且是三块没肉的光板排骨包一起悲剧了,希望老板能交待一下大厨,选料要用心,要营养美味不忽悠。
米酒小汤园,估计也是姓赖的家伙旗下的,别的不说,5元钱,我感觉有点贵了。
钵钵鸡卖相的很好看,18块钱尽吃青椒了,鸡块还是少了点,再多来几块香香嘴最好。
蕨根粉我挺喜欢吃的,但放平盘子里实在太难夹了,要么就断了,要么就碎的浪费了,老板,您再多加点粉,换个碗来装吧,求你了。
泡菜每次上的都不一样,我想吃泡白菜,偏偏给我上了一盘泡白萝卜,5块钱的泡白萝卜,一桌子人都没吃完。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厕所有木有?有木有?居然没有厕所,服务员告诉我,内急有三个选择A是乘电梯去5楼,B是绕道去对面的XX烧烤,C是绕道去对面XX烧烤对面的XX自助。亲,我可以忍了,不知道你们这些员工是怎么忍下来的。
我的体会是四川风味以麻为主,麻中带辣,辣味不像湖南那么冲,但麻味儿是后劲大,兼有浓香,很吊人胃口。当然每种主食都有清汤不辣的,像三鲜面、排骨面、三鲜龙抄手、烧麦、皮蛋瘦肉粥什么的我都尝了一下,原料都一样的,只是不用麻辣调料了,比较适合小孩和青春期的战痘人士,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几次去品尝给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小吃很辣很麻,每次吃完嘴里,心里都像揣着一团火一样,中午吃的,晚上肚里还火热火热的很来劲,虽然吃得饱饱的,第二天再闻到麻辣味还是会忍不住。还有就是汗,前面说了,饭店里风格虽然灰暗灰暗的,但食物的味道却是很鲜亮的,空调开的又热,每次吃饱后,我们几个老爷们儿都是大汗淋漓,只能麻烦服务员把我们头顶上空调关掉。这个天气,自焚事小,湿身事大啊!总归一句话: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后话:我年少时曾经在成都呆过一段时光,对那边的风味回忆良多。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借着饭饱晾汗的功夫和后堂的师傅隔窗聊着,听着浓浓的四川口音,既感到熟悉亲切,又感慨岁月催人老。
人生,就像一份美食,一定得趁热吃啊!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