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0
- 鸡蛋
- 0

陆军少尉
|
本帖最后由 厚道卖家 于 2011-12-3 10:14 编辑
本报讯(蚌埠日报)8月12日,市政协召开提案办理见面会,邀请市财政局的相关负责人与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和提案人就“公交优先”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汇报和沟通。
今年1月13日,本报刊登了一篇《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热点报道,文中引用市政协委员胡延孟在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提案》,呼吁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使其跟上城市扩张的步伐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市民期待
尽快开通贯穿城市东西的新线路
“感觉现在好多线路都重线,但我们需要的线路却迟迟不能开通。”家住淮上区、妻子在大学城工作的吴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淮上区尚无直达高铁蚌埠南站和大学城的公交车,很不方便。无独有偶,市民从禹会区想要去高铁站,也必须转车才行,而乘坐出租车又因为距离太远显得费用过于高昂。“为什么不考虑开通贯穿禹会区,途经涂山路和东海大道的BRT(快速公交)呢,这样无论是我们上下班回家,还是客商来西边的企 业 拜 访 都 方 便 多了”,家住淮河文化广场附近并在禹会区一家工厂上班的贾先生告诉记者,这条线路是他和很多同事最期待的了。
政府声音
解决投入需求矛盾面临较大挑战
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政府多渠道筹集公交发展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市政府预算安排公交补贴80万元,并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问题。特别是今年,市财政局已争取到了上级财政各类公交补贴资金2000多万元,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还确定将采购90台高档空调公交车。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新聚集区的增多,城市公交事业能否跟上这个步伐,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委员建议
公交优先,回归公益已刻不容缓
市政协委员、提案人胡延孟告诉记者,事实上,除财政资金投入外,“公交优先”更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能否健康维系的理念问题。他建议,首先就不能把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方继续当成盈利性的企业来对待了,而应逐步回归其公益性,从而成为社会性企业。因为公交优先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象征,它除了能让市民体会到安居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感外,更能让客商等外来投资者树立起对这个城市的信心。同时,近期我市越来越多的居民因停车位不足而与小区物业产生的纠纷,以及私家车过多导致的道路交通压力不堪重负、能耗持续增大、空气环境不断恶化等城市病的显现,更是极大增加了社会成本,成为我市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皖北中心城市的巨大障碍。因而,公交优先,回归公益已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