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陪老妈去家乐福买东西.家乐福号称蚌埠最大型的卖场,可是想买一些国内著名品牌的产品却很难找到.相反,刚上三楼,先入目的就是外国的一些食品.
我们想买黑芝麻糊,卖场里的东西毫无规律可言.按照习惯是抬头找标示牌.可是天花板上挂了太多牌子,每个牌之间没有可见的空隙,我也不可能跳上去看吧.只能一边走一边看货架.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一排,进去一看,只有一个叫什么"皇味"的牌子.因为我是喝惯了"南方"和"黑牛"的黑芝麻糊,就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促销员吧)有没有"南方"的黑芝麻糊,人家一撇嘴,说:"'南方'的不好,我们这都不进的." 无语...又问有没有"黑牛"的.照样是不屑的说:"'黑牛'的就是豆奶还凑合,其他的都不好."再次无语...心想算了,回头去物美买吧,正好离家近. 转身一看,她和我妈在喋喋不休的介绍那个叫"皇味"的牌子的东西.她那态度别提多热情了,跟刚才分明就是俩人."这个牌子的好,我们现在都不进别的牌子了,都没有这个好,还有营养,还......"
我妈是个好玩的人,就算她不想买,她也非要看人家能不能说服她买那样东西.我就说:"我们还是回家的时候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最烦这种没听说过东西了..."话还没落音.那个女的就脸一拉,说:"哎哟,你别最烦,我过去不跟你讲还不行吗.又不是非要你买...."我真无语.我不买东西还有罪了?我就是习惯买我经常吃的牌子的东西,怎样?
不是说促销员有什么不好,但是这样拽的是真要命,难道我再多说几句你就打算上去咬我?
服务行业就是这样,你态度好些,别人就可能因为你的态度而青睐你所推荐的东西.反之亦然.
顺便说说关于我眼中的蚌埠"家乐福".
1.我同学在北京住,她一直说他们都喜欢去逛北京的家乐福,价格没仔细比较过,买过的东西基本上都比较实惠,关键是东西全.我倒是没去过北京的家乐福.但是,进去蚌埠家乐福,最碍眼的就是上面有一个写着要和周围5公里内同等卖场比价格的那个牌子就觉得恶心."方圆5公里内"?城市规划不可能在5公里内建几个和它规模一样那么大的超市吧?我以为世纪联华可能相当,但是朋友都说没有家乐福大.
2.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反正是今年4月到6月之间的哪天,我在蚌埠家乐福买剥好放在保鲜膜里的榴莲.回家打开后发现是臭了的.是变质的臭,里面有些地方已经酸了.日期上写的是当天的.而我是上午去买的,它那是放在保鲜膜里又是摆在冰上卖的.不可能几小时就坏了.我回家也是打车回家的,不可能坏在路上.大热的天,也不想再跑了,何况一来一回正好十几块钱,是榴莲的价格.就没去.现在想想,是自己放弃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
3.国内知名品牌食物少之又少,国外的一些不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却有不少.
4,物品摆放无规律,工作人员多,聊天的比工作的还多.
5.超市大,很大,东西貌似很多,但是当你真的要找什么,却真的不一定有.随便说一个:"心相印"小连抽就没有,只有最大的.货架上满是一些不知所谓的品牌,听说是超市和一些商家联合做出来的商品.
暂时只想到这些...字已经够多了....
[ 本帖最后由 隐形翅膀 于 2007-8-18 08:22 编辑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