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一门向学生传递美、渗透美的学科。美术课堂能够将学生更好地带入美术的缤纷世界,促使学生在欣赏美、观察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实现审美水平的提高,获得艺术修养的增强。随着“双减”政策在我校的持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也正朝着多样化、创新化的趋势发展。在“双减”背景下,以课堂为美术教学基地,构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结构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活跃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从而在促使美术学科教学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目的的同时,更好地彰显美术课程独有的育人价值。 11月23日上午,美术组全体教师共同聆听了徐晓双老师执教的《谁画的鱼最大》,美术组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以研促教,共同提升。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海底世界的鱼》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揭示课题《谁画的鱼最大》。 通过海底中最大的鱼“鲸鲨”为切入点,带孩子认识更多其他的鱼类。以“斗鱼,蝴蝶鱼,小丑鱼,狮子鱼,刺豚”等作为案例,分别学习了鱼的外形特点和颜色特点。再出示教具,分别用鱼的四个部位组合拼贴出一条完整的大鱼,使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鱼的结构。最后再出示图片,着重强调了用小鱼衬托大鱼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更好的理解怎样才能画出最大的鱼。 教师示范环节,徐老师运用衬托对比法,引导学生观察大鱼与小鱼之间的对比关系,颜色、造型和涂色方法。 创作环节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衬托对比法进行创作,并课件欣赏其他优秀学生作品,画出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大鱼。
评课环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细致的阐述。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蔡蓓蓓老师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感知美的过程中生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与观念,实现综合、全面、长远的成长和发展。指导老师曹长梅老师提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天性发展的教学需要。美术组全体成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肯定了这节课的亮点,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小学美术组聚焦“双减”,加强探讨回归美术课堂本真的多样化中慢慢探索,在有效创新美术教学和设计多样化美术教学活动中,促使小学美术回归课堂本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