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立冬之后,天气愈发寒冷,小雪节气姗姗而来。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于公历11月22日-24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阐释其名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此时,北方一些地区已见初雪,不过因为地气未寒,雪小,未有积雪,于是称作“小雪”。
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诗中写出了小雪“三候”,即“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古人以为小雪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因而彩虹不见了。阴阳两气升降中互不交通,导致了天地之间的闭塞,于是寒冬降临。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彩虹是阳光照射空气中的小水珠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拱形光谱,小雪以后“虹藏不见”,主要是因为空气干燥,难以形成彩虹。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我国领土广袤,南北跨度大,小雪节气各地会有明显的差异:此时东北大地封冻,“小雪地封严”;西北已经开始出现大雪;黄河以北“北风吹、雪花飘”,正是孟冬季节,很多地区出现初雪;江南则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枫落吴江小雪天,三三两两捕鱼船”;在华南地区,大雪节气以前降雪机会极少,即使下雪,也是纷纷扬扬落地无。
“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从农事上看,小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以及冬修水利时段,各地开展秋播作物田管工作,控旺、促壮、防冻害,“继续浇灌冬小麦,地未封牢能耕掘”。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从南方到北方,有腌咸菜、尝糍粑、晒鱼干等习俗。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春节正好享受美食。
随着各地次第入冬,北方地区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等纷纷上市。但这一时节室内全面供暖,人们也穿靴戴帽,裹得严严实实,内热不易散发,容易“上火”,所以肉食不宜过量,应该做好荤素搭配,蔬果跟上,多搭配一些清火降燥滋润类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豆腐等炖成汤,既暖和又滋润,“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自小雪起,所谓“十月小阳春”已成过往。冬令已成,阳气深潜,草木凋零,动物蛰藏。但四时轮转的力量,比任何药膳进补都要强大,换一个角度来说,大地冰封只是大自然在为来春万物勃发积蓄力量。
小雪过后,面对持续的大范围降温,切记要多备冬装,防寒保暖,做到如俗话所言,“若要安逸,勤脱勤着”,以健朗的身体、舒适的心情,度过这清朗而又静谧的冬日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