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说] 了不起,五河县双忠庙镇竟有如此来历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20

主题

4774

回帖

5886

积分
鲜花
103
鸡蛋
65

Rank: 15

陆军大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9 16: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河双忠庙由来
                                    刘干

一、双忠庙所祭何人

   双忠庙,旧址位于今安徽五河县双忠庙镇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隅500米。据史料记载,此庙建于唐末宋初,清末庙尚存,民国年间损坏,后不复存在。安史之乱时,黄河南北的大小官吏纷纷投降,只有少数忠臣义士宁死不屈,效忠朝廷,这其中就以张巡、许远最为著名。建双忠庙,即奉祀唐代张巡、许远二位爱国英雄。

二、张巡、许远,何许人也

  (一)张巡,唐蒲州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关于张巡籍贯,《旧唐书》本传载为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旧唐书》早出,应以为准。后人也多采《旧唐书》所载)。

   开元年间(713-741年)张巡中进士第三名,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742-755年),调授清河县令(今河北清河县),政绩考核为县级最高等级,任期届满后回京。当时,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势显赫,留京待迁的官员纷纷走杨国忠的门路。这时有人劝张巡去拜见杨国忠,但被他拒绝了。因不愿阿附权贵,尽管他政绩突出也未能迁升高官。不久,他被平调授真源县令(今河南鹿邑县)。

   (二)许远(公元709-757年)字令威,唐代盐官县伊桥人(今浙江海宁县伊桥乡),许敬宗曾孙。开元年间,从军河西,任碛西支度判官。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国,朝廷以许远素谙戎事,授睢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御使。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领兵10余万围攻睢阳。先是真源县令张巡起兵讨贼,河南节度使李巨命为先锋,率兵三千,与许远合力据守睢阳。许远自知才力不及,愿居张巡下,专治军粮、战具。处世清干,明于吏治。

    安史之乱时,张巡号召千余人起来勤王,并以御史中丞之职与睢阳太守许远等坚守睢阳近一年,因弹尽粮绝,城破被俘。不久,张巡等人骂贼,被断舌头或肢解至死。许远解送洛阳,押至偃师后,因拒降被杀。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下令在睢阳立庙,摆放二人雕像供奉,称“双忠庙”,岁时致祭。

三、为什么在此建庙

    话说张巡、许远在睢阳被困,为了加强睢阳守卫,张巡派部将南霁云从城东门杀出搬请救兵。南霁云唐绚、玄年间(公元712-756年)生于魏州顿丘(今属河南东北部的清丰县)南寨村农民家庭。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儿子安庆绪杀死其父安禄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30万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南引兵于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向睢阳进发,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后尹子奇披挂上阵,被南霁云一箭射中左眼。为守住睢阳,张巡派部将南霁云先向屯兵驻守彭城的御使大夫许叔冀、尚衡求援,但许无动于衷,观望不肯发兵。南置骂而归。

    南霁云又马不停蹄赶往临淮(泗州治所在地,今江苏盱眙县北),求贺兰进明出兵。突围至现在的安徽省五河县双忠庙时,又遇到小股叛军,南霁云的30人的精骑兵就驻扎在双忠庙西紧靠沱湖的一片高滩上(即现在的五河县双忠庙镇南阳集村所在地)。攻破叛军防线后,来到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南见其不肯出兵,便进前一步说:“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日,请大夫三思。”贺兰见南是难得将才,便想留于身边,于是设宴款待。南含泪道:“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说着,拔出佩刀自断中指。然贺兰仍不语,南说:“主帅之命不能完成,叛兵不能扫平,国家不得安宁,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归报主帅,与城池共存亡。”随上马而辞。临出城怒弓会射临淮佛塔,箭入半天。并誓曰:“叛军平定后,必杀进明,此箭乃我志也!”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在最后形势危急的时候,睢阳城内粮食吃光了,大批士卒饿死了,张巡杀爱妾,许远也杀其家奴给士卒充饥,以誓抵抗到底。强敌的兵力与日剧增, 而外无援兵来解围。很显然大势已去,睢阳城失守指日可待。

   南霁云在双忠庙与小股叛军做战争后,来到睢阳,向张巡、许远汇报许叔冀、贺兰进明等人不愿意求援,后三人被虏。叛军尹子奇劝南霁云投降,南禀禀正气,大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向不义者屈服,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昂首挺胸英勇就义。是年十月,睢阳陷落。

   虽然睢阳陷落,张巡、许远等人牺牲,但拖住了叛军主力,保护了江淮地区的稳定。

   宋朝以后,张巡、许远等人备受百姓崇拜,其庙宇遍及全国各地。民间流传许多张巡、许远显灵助官司兵打胜仗的神话传说。明清时期,张巡、许远兼有司瘟疫、漕运和冥判的职能。

    五河县民间历来有信仰庙宇之风,崇尚正义,均奉张巡为保护神等。于是在南宋时在五河县城北张巡、许远部下打过打仗的地方,建忠义庙。忠庙共有两进房,第一进房是面房,庙联“报国守孤城,百战功勋侪郭李;尽忠有双烈,万年魂魄镇江淮。”第二进房是供房,分为两个供室,左边供奉的是许远,庙联“百战风云变色,孤忠天地知心。”右边供奉的是张巡,庙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贰忠臣。”因为是两个忠臣,故得名双忠庙。盛赞张巡、许远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贞不贰。


今天的五河县双忠庙镇政府所在地,因古有双忠庙而得名,又称双忠集。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驻守睢阳(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被叛军围困,弹尽粮绝,拒不投降被杀害。双忠即是指张巡、许远二位忠臣,庙为祭祀其所。




商丘离五河几百里之遥,为什么在这里立庙呢?从《嘉庆五河县志》关于“双忠庙”的记载或许能找出答案。据载,双忠庙里还祭祀着南霁云(排行老八,也称南八)大将军。睢阳被困之时,南霁云带领三十余骑突围,前往泗州(今天的盱眙境内)借兵求援,河南尹贺兰不救。南将军断指明誓,箭射佛塔,将报仇于贺兰。惜返回睢阳时,与张巡、许远俱殉国。双忠庙是当初南将军由睢阳取道泗州必经之处,辗转屯留,有威名和恩惠于此地。故双忠庙为纪念张巡、许远,更为纪念南霁云将军也。我认为这是《县志》笔墨更多关注南将军的缘故。




附《嘉庆五河县志》之《双忠庙》




五河城北二十里有双忠庙,祀唐张中丞巡、许侍郎远,从祀者南将军霁云。




考唐安史之乱,张中丞死守睢阳,援兵不至,南将军乞师于贺兰,兰不听。云拔刀断指,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云:我归破贼必灭贺兰。




泗州旧城即乞师处也。向有南将军庙。王阮亭士正《南将军庙行》自注云:在泗州,即南霁云乞师处。其诗云:范阳战鼓如轰雷,东都已破潼关开。山东大半为贼守,常山平原安在哉。睢阳独遏江淮势,义激诸军动天地。时危战苦阵云深,裂眦不见官军至。谁与健者南将军,包胥一哭通风云。抽矢誓仇已慷慨,拔剑堕指何嶙峋。贺兰未灭将军死,呜呼南八真男子。中丞侍郎同日亡,碧血烂斑照青史。淮山峨峨淮水深,庙门遥对青枫林。行人下马拜秋色,一曲淋铃万古心。




今泗州旧城渰于洪湖,庙宇尽没,而五河遗庙岿然独存,居民称其地为双忠集。






 蚌埠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22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鲜花
13
鸡蛋
0

Rank: 16

陆军少将

2#
发表于 2023-6-9 17:4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40

主题

3949

回帖

1万

积分
QQ
鲜花
54
鸡蛋
10

Rank: 16

陆军少将

爱心志愿者勋章 射手座 绿手指

3#
发表于 2023-6-9 18:5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又学习了历史典故,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60

主题

6298

回帖

7470

积分
鲜花
36
鸡蛋
0

Rank: 15

陆军大校

4#
发表于 2023-6-9 20:10: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五河双忠庙聂圩村有清代天主教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93

主题

8万

回帖

8万

积分
鲜花
640
鸡蛋
0

Rank: 19

陆军大将

5#
发表于 2023-6-9 21:26: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唐肃宗平叛得江淮财富不断,江淮不失于叛军之手皆托张巡之福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4

主题

464

回帖

722

积分
鲜花
10
鸡蛋
0

Rank: 11

陆军上尉

6#
发表于 2023-6-12 09:21: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张巡守孤城”历史典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6

主题

2594

回帖

8860

积分
鲜花
6
鸡蛋
10

Rank: 16

陆军少将

7#
发表于 2023-6-12 13:37:30 | 只看该作者
到处都有这庙,又不是殉在本地,不稀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