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之滨,涂山东麓,大家都知道蚌埠别名“珠城”,如果单纯的说,蚌埠是靠铁路、淮河发展起来的,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蚌埠的玻璃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不过,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事情是因毗邻优质的石英砂基地,蚌埠还享有“玻璃城”之美誉。
上个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刚被美国材料科学与技术大会暨美国陶瓷学会,授予“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这一奖项被称作为玻璃行业的“奥斯卡”奖。同时彭院长也是中国首位在世界玻璃技术领域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一块玻璃除了可以挡风遮雨、透过光亮,或是制作成艺术品,还能做什么?走在东海大道上,抬眼即可看见的高楼大厦,.当清晨阳光投射在每一块玻璃上放出的光芒,温暖着每一个市民,回到家中,日常使用的手机以及摆放在客厅液晶电视越来越薄,但是价格一降再降,画面的体验感却越来越好。这些都是玻璃技术的改革创新,给普通市民带来的方便之处~
上世纪50年代初蚌埠建立了国家级科研院所——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秉承“工匠精神”专攻玻璃60多年的基础上,蚌埠院坚持创新,先后掌握了建筑节能玻璃、光伏玻璃和信息显示玻璃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围绕玻璃主业发展,提出玻璃“四化”,即超白化、超薄化、功能化、大尺寸化,近几年来连续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0年国内第一片4.5代0.5毫米超薄玻璃基板下线;2011年,0.4毫米超薄玻璃基板诞生;2014年,成功开发0.3毫米超薄玻璃基板;2015年,0.2毫米超薄玻璃基板下线;2016年,0.15毫米超薄玻璃问世。今年4月,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值得提醒大家的是,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超薄触控玻璃。
国内第一块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可替代进口的手机盖板玻璃都是诞生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不仅如此,蚌埠玻璃设计院率先研制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产品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分之一,让玻璃浮在水上,成功应用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水下机器人。
时至今日,“蚌埠玻璃”已经站在了玻璃行业的制高点,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浮法玻璃、光伏玻璃技术更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信息显示玻璃、特种玻璃等领域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唯一不需要向国外交专利费的行业。
把一块普通玻璃变得如此科幻,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而中国建材集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佼佼者们更是蚌埠人民的骄傲,未来我们也期待他们更多的玻璃创新为大家带来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