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蚌论咖喱 于 2018-8-23 09:01 编辑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成熟。
处暑天气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 处暑期间,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蚌埠天气
今天白天晴,北风3-4级,最高气温30 ℃,最低气温 21℃。预计明天多云转晴,最低气温21 ℃。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民间会有“作七月半”或“中元节”等民俗活动。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天上的云彩不像大暑之时浓云成块而是显得疏散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开渔节
对于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养生
夏天渐远,秋天即到,气温开始进入显著变化的阶段,此时天气特点多为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渐低,闷热不再,秋燥渐起。处暑时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秋季养生在对精神、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调摄时,皆应以养“收”为原则。
情绪平和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饮食清补
饮食调节养生保健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早睡早起
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宜早睡早起。早卧,以养“收”气。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
运动适度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秋天养“收”,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处暑来袭,夏日已去,秋意渐浓,祝大家处暑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