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九点左右,在蚌埠亨通家园小区某单元6层,一名5岁男孩不慎坠楼,直接从6楼摔到1楼的水泥地上,从现场残留的血迹看,男孩受伤比较严重。 坠楼后,男孩被周围邻居发现,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据初步了解,事发时,男孩独自在家,发生坠楼的窗户安装了老虎笼,但是并未上锁。 应该是男孩站在窗边的凳子上探身向外张望时,发生了不幸。 据所知,男孩刚刚过完5岁生日。
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这样的事件,在蚌埠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去年在怀远中央花园,也发生过惊人相似的一幕。 一名四岁男童从自己六楼一处没有护栏的窗户跌落,结果脊椎骨粉碎性骨折。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近一年时间,男孩仍在接受北京治疗。
不光在蚌埠,在全国,类似事件频频发生
有关媒体对近年公开报道的40起儿童坠楼事故进行统计后,描绘出“各楼层儿童坠楼事故发生率”示意图。 统计显示,居民楼3至7层发生儿童坠楼率最高。
坠楼儿童多集中在2岁至6岁,且以男孩居多,儿童坠楼多发生在孩子独自在家和离开监护人视线两种情况下。 几乎所有坠楼都发生在业主家窗台或阳台,没有安装防护网的窗台、阳台是高危地带。而此起事件有老虎笼却可以被孩子打开也是家长们要千万注意的细节!
疑问:为何3~7层是少年儿童坠楼易发楼层?
一般居住的楼层较高的家庭,由于楼层高,父母的警惕性也相对会高一些,对孩子的看护也更加严。而一些中低层住户家庭因为楼层不是很高的关系反而可能放松对孩子的看护。
同时也因为楼层不高,也较少安装防护网等防护设施。 实际上,目前蚌埠市一些老的单位房三层楼楼高也有9米左右,而新建楼房楼高至少也有10米,从这样的高度坠落,不要说是少年儿童,就算成年人也会带来较大的伤害。
当儿童离开家长独处时,会产生“分离焦虑”。 这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 最常见的表现是小孩变得烦躁不安,会嚎啕大哭或又踢又闹。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又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就可能做出爬阳台或窗户等危险举动。
此外,儿童本来就有好动的天性。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他们的“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碰到的危险也就大为增加,其中就包括攀爬阳台、窗户等高危行为。
如何预防孩子坠落危险事故的发生?>>>>1.家长要提高安全意识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关在家里就是安全的,就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看看电视什么的,更有甚者,直接出门,把孩子独自关在家中,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首要前提。
2.防护措施要到位 非逃生用的窗户和阳台要装上防盗网,如果为了美观,可以安装隐形防护网; 阳台登高面到上沿的高度在110厘米以上,间隔小于10厘米; 栏杆设计非横向,以免误导儿童攀爬; 阳台地面不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以免儿童攀爬致使儿童坠楼; 阳台围栏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免老旧松动; 窗台附近应避免放置可攀爬的器物或家具(沙发、凳子、床、矮柜等)。
俗话话说,细节决定命运,虽然用在这里欠妥,但是,小编还是希望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能够关注细节,幼小的孩子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多放一些关注在生活的细节中。 有些问题对大人来讲可能没什么,放在孩子身上,就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悲剧。孩子看不到这些危险,大人一定要想到,并且有所防范。
养孩子有多么不容易,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家长都清楚。孩子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安危,更是关系到全家人的幸福。每一起孩子的意外,给父母带来的伤痛可能终身难以抹去,每一个孩子的意外,都留下一个残缺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