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43
- 鸡蛋
- 0

海军中校
|
篾匠街就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皖西山区毛竹入淮到蚌在宋家滩上岸,凤台正阳关、怀远、舒城孔集、六安苏家铺等地的蔑匠在市区天桥西大马路南侧的一条街经营,出现了“篾匠街”,当时生产的筐、篓、笆行销淮北至山东一带。兴盛时从业人员多达六七百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新百货大楼的兴建,以及随着社会的进步,篾匠街里的篾匠早已不见了。此街经历了三代人的变化,第一代人早已作古,第二代师傅年纪已经大了,干不动了,作为第三代的李新平师傅,今年已经56岁了,也于2003年搬到国安街路口了。租了一间门面房,每月600元,开了一个“新平竹器店”。李新平师傅告诉笔者:“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行业必然会被淘汰,比如塑料这东西对竹器行业冲击很大,但是只要老百姓需要,有消费,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活就得有人干。你看,像蒸包子的蒸笼,家里的竹筷。无污染,还环保,老百姓都还用得着。”篾匠街以作为记忆永远留在蚌埠市民的记忆里。它的大名叫中兴街,现在已变成饮食一条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