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说到马鞍山 江锡钰 新年第一天,马鞍山日报下属的新闻网站皖江在线改版,此前几天,时评频道“皖江时评”的编辑戎小平在QQ上联系我,要给我开个专栏。 说到开专栏,我知道这是很多网站评论频道的做法,而皖江在线的《皖江时评》办得也像模像样,在省内的新闻网站中也颇有影响,于是就同意了。再说,戎小平也很客气,他说:“江老师,你只要给别的网站写稿时给我们也传一份就行了。”我想,反正我也不用另外写,开个专栏也方便厚爱我的 蚌埠读者找到我,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用电脑,百度一下“皖江时评江锡钰”,也跟翻报纸似的轻松,而且长长的一大溜标题,不仅可以看新文,也可以看旧作。 同意开专栏了,栏名叫什么呢?我踌躇半晌,想到了“听钟楼闲话”。这个专栏开设于1997年的《珠城周末》,原来一周写一篇,到了晨刊后,变成一天一篇,我的压力虽然不小,但写得也很有劲,动力就来自读者的鼓励。到了2010年,还被评为安徽新闻名专栏,没有这个专栏,我也写不出那么多获奖作品,没有那些获奖作品,我也评不上高级编辑。这个跟随了我多年的专栏,如今让它在网络上复生,不也很好吗,于是我告诉戎小平,就用“听钟楼闲话”! 这回,“闲话”就出了蚌埠,说到了马鞍山。 严格地说“听钟楼闲话”也不是今年才上网的,我的新浪博客里一直有个分类,就叫“听钟楼闲话”,再早,大约10年前,我在人民网注册的博客名也叫过年把的“听钟楼闲话”。但由于担心网名被冒用,后来我的博客、微博、论坛ID都用实名,写网评更是用实名。这回,皖江时评给我开了专栏,很正式,不像博客,说改我自己就可以改了,这个专栏也不会再改名了,按我的身体,再写个十年八年的,应该也没啥问题。 日前,坏了很长时间的中良大厦的大钟又修好了,悠扬的钟声又传进了我的书房。我这个书房又可以名副其实地叫“听钟楼”了,这也算我在网上的专栏“重命名”《听钟楼闲话》的一个原因,或者说一个契机吧。 十几年前,我在《听钟楼闲话》开篇致读者中说过,“既然本专栏定名为‘听钟楼闲话’,既然这‘闲话’出自‘听钟楼’,那么‘听钟楼主’也会时时谛听时代的钟声,听从时代的召唤,这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操守。我想,这也是厚爱我的读者对我的起码要求。”今天,我还得用这段话自励,评论的载体可以变,但评论的操守不能变,“闲话”不管说到哪,都得说到老百姓的心上,我不能砸了“听钟楼闲话”这块牌子。原载昨天的蚌埠日报《淮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