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白杨 于 2011-6-17 16:22 编辑
蚌埠“百年开埠”,应该是每个蚌埠人为之感动振奋的事,但是看了直播晚会,高兴不起来,有点悲。转而庆幸蚌埠电视台没上星,不是卫视,不然人丢大了。
转播开始,主持人话讲一半,失语了,没有交待...大概是要切画面。然后是一段“蚌埠特色”鲜明的记录短片。讲“蚌埠特
色”,一来短片内容确实是蚌埠的风物,二来图像一如既往的风格杂乱,色彩混乱。弄个配乐竟然是星战的音乐,还不是正
版,唧唧哝哝像电子琴弹的。
大会开始,通红的背景上,字看不清,搞舞美的是色盲。稀稀拉拉的主席台荒凉的像村支部。嘉宾精神面貌万紫千红,穿啥的都有。那个感觉像赴宴,像下班,就是不像来开会。
周市长讲话,好像很高兴,可他不知道后面的官员交头接耳,隔了一个人都能拉呱,还有看短信,打电话的。如果周市长向后讲话,他可能高兴不起来了,不过别担心,那些人不敢当面胡搞。
介绍嘉宾,念到蒋雯丽,竟然没看到人,可能在后台候场吧,那就别念了,免得表现的像会议组织者无能似的。
陈书记的发言声情并茂,内容精炼,面面俱到,很能振奋人心,很好。
演出开始,四个主持人三个不顺眼,别讲他们代表蚌埠形象,蚌埠人比他们漂亮多了,搞得啥?那个老牌子前后鼻音都分不清,就这一点像蚌埠人。
和蒋雯丽出场的那个小朋友很有潜质,讲话的内容“拍”的痕迹太重,喜欢蒋阿姨不错,可她不会带你上北京,记住喽。谁设计的该,教坏小孩子。
大屏幕上开来了火车(3D的,有点接轨了) ,节目开始了,那个舞台灯光让人一下回到80年代的人民电影院。
轮到“最可爱的人”,第一个带队的和方队走反了,感觉怪怪的。注意到了文艺演出的名字好像是“xxxx报告”,刹那
间,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太水了,看不懂怪自己。
几乎蚌埠话成了这台演出的官方指定用语,不是不好,是无知。四川话,上海话可以在媒体上出现是因为文化上有相应的形式,像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民间曲艺品种;上海方言演的滑稽戏和曲艺“浦东说书”。合肥话出现在安徽卫视可以理解为宣传安徽,展示文化。这蚌埠话除了那个“烧饼夹里脊”靠谱点,你这晚会上关起门自“愚”自“勒”,有点小气了吧。如果作为色彩,多少用点无可厚非,那个相声就不错,多少年来少有的好作品。以前以为蚌埠没有会讲相声的,现在看还可以。
泗州戏不好看,搞怪。唱的那个花鼓灯怎么也没有蚌埠的味道,还有个画外音,一个老男人的四不像蚌埠话,让人嘴里泛酸。
男女声二重唱女的都唱劈了,男的没有声音,还什么“大麻(马)虾”,各是蚌埠人?奇了。
一群孩子又是“被艺术”,唱得歌旋律诡异,几乎没有美感,不敢听。伴奏搞得像坝子上的卡拉OK,绝对没有张公山的好。整场的音乐就开始那一小截能听,因为都是现成的。
再讲个四重唱就不讲了,四个孩子累死了,我也没记住一句。瞎大胡里喷,就搞不出来一个贴切蚌埠,好听上口的歌来,那些作曲家来?
不看了,看得难受,百年蚌埠就造这个精,心里有点悲凉。哪有一点蚌埠人的精神...纳税人的钱...
个人观点,仅供娱乐。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