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当前“二线城市”房价普涨的过程中,蚌埠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
蚌埠房价现象折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当前二线城市不断成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房价或许是其中一个必须承受的代价。但是,一个城市应当具备在城市快速成长中很好地照顾到更多普通市民感受的智慧。
盛名之下
出租车在蚌埠市延安路渐行渐南,视野也骤然开阔起来。
“这就是新城区”,出租车驾驶员告诉记者,蚌埠最好的房子全部在这里,“房子很贵,但我不关心,我不需要买房子,当然我也买不起!”
7月25日下午,蚌埠市新城区几个知名楼盘的售楼中心,前来看房子的市民络绎不绝,其间不乏外地人的身影,因为口音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见到前来看房子的市民,售楼小姐只是一问一答,没有显现太多的热情,也没有笑脸相迎。
“房子根本不愁卖!”在阿尔卡迪亚·蓝天城,向南的十多栋楼盘早就销售告罄,纷纷插上“已售完”的红色标牌,北面几栋高层还略有房源。“12层每平方米3760元,每往上一个楼层,加20元。”面对一位中年购房者的询问,一位置业先生拿着一份“不对外公开”的价格表,飞快地说道。
在相隔不远的财富广场,一期六七栋小高层也早就销售告罄,二期大约有十来栋高层和小高层。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年男子看中了财富广场核心位置的一栋高层,但是,“18层景观最好,就挨着淮河文化广场,每平方米要4100元。”
这意味着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要50万元,显然超出了他当初的期望。
财富广场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一期的小高层是去年开盘的,“当初价格为两三千块钱”,如今,一年时间,二期的高层价格就达到了三四千元。
财富广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蚌埠楼市的一个缩影。
“价格涨得太快了!”去年,蚌埠市不少房子还只要2000元,而现在,差不多都到了三四千元。随着新建商品房价格的飙升,二手房价格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西航校那块地方的二手房,是蚌埠老城区最中心的地带,去年7、8月份,只要两千块钱,今年5、6月份,就涨到两千四五了。”蚌埠市一位对楼市颇有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
房价涨得太快了。这使得蚌埠市在今年夏天变得格外引人注意。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5、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蚌埠市5月份房价增幅名列第五,6月份房价增幅名列第4,二手房涨幅跃居第二。
名不见经传的蚌埠随后被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实际上,老百姓对房价的敏感程度要远远大于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原因很简单,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感性的,他们习惯将蓝天城、财富广场最好位置的房价和以前的楼市价格进行比较,其中的落差自然不仅仅是政府发布的数据那么小。
飙升之谜
“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房价就呼呼地涨到了三四千块。”
“很多年轻人结婚,大多选择在新城区买房子,当然了,大多数人都买不起,要找父母要钱。”
在记者的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甚至一些售楼小姐都觉得蚌埠市房价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然而,蚌埠房价飙升的原因,在绝大多数市民眼里,却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谜。
“从根本上说,房价的飙升和需求的旺盛直接相关。”蚌埠市一位对楼市非常熟稔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家境殷实的公务员、做生意有点积蓄的小老板,怀远、固镇甚至凤阳这些县城的“有钱人”,构成了蚌埠楼市一支重要的需求力量。
“我就认识好几个凤阳人,他们都在蚌埠买了房子。”这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凤阳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滁州市,但距离蚌埠城区却只有20多公里,“比怀远、固镇、五河都要近一些”。不仅如此,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和地产商的竭力营销下,原有的潜在购买力也集体苏醒。“以前年轻人结婚,有个房子就行了。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几乎都要新房子。”记者在蚌埠街头进行的随机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在新城区买房子是首选”、“在新城区买房子结婚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的生育高峰,如今正在形成一波强大的结婚浪潮,再加上观念的变化,最终形成一支强大楼市购买力。
单单有需求并不足以解释蚌埠房价飙升的原因。
蚌埠房价飙升的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楼市的供应,尤其是有效供应的严重不足。
蚌埠市经济开发区,人们习惯称为新城区。早先这块地方是个飞机场,如今却成了蚌埠最核心的地块。“同样都有经济开发区,合肥和蚌埠完全不一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老城区中心地带大约有10多公里,蚌埠经济开发区距离老城区大约只有两三公里。”
蚌埠市老城区、东城区、淮河北岸的“小蚌埠”镇,也开发了一些楼盘,但是,无论在区位优势、周边环境,还是发展潜力,都不能和新城区比肩,“尤其是‘小蚌埠’镇,不少市民认为那是农村,去那里买房子会跌面子。”
作为皖北重镇、淮上明珠,蚌埠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但是蚌埠楼市的供应却颇为不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不到10亿元,不及全省同期的3%,“可以想象,当四方八汊的人都来蚌埠买房子,而新城区当前只有10来个楼盘,房价怎么可能不上去?”
和全国大多数二线城市一样,旺盛的潜在需求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形成了一支强大的购买力,而囿于蚌埠城市本身的特质,这种需求力量在短期内供应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直接推动了房价的飙升。
"解剖"标本
两次名列“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榜单的前茅,蚌埠因此受到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蚌埠市相关部门人士却感觉有些冤。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列具的70个大中城市中,安徽有合肥、蚌埠、安庆在列。其中,合肥楼市起步较早,目前正处在平缓期,蚌埠、安庆作为非省会的二线城市,楼市正处在成长期,增幅较高,而且蚌埠不幸排名更为靠前,因此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蚌埠市房产管理局相关人士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蚌埠的房价由于基数小,尽管跑得快,房价在全省而言,并不是很高。
相关数据显示,在安徽列入统计的10个城市当中,蚌埠市房价长期处在中游的位置,尽管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快涨,蚌埠市的房价仍然处在同样的位置。
这个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蚌埠的房价未必是安徽涨得最快的城市。然而,蚌埠之所以被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蚌埠成了一个样本,被列入了“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榜。
这个数据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安徽乃至中国的二线城市,犹如股市中的次星蓝筹股,在大盘龙头股领涨之后,已经开始了第二波普涨的浪潮,并有可能引发中国楼市又一波飙升时期的到来。
事实正是如此。无论是蚌埠,还是池州、巢湖,在合肥之后,先后都迎来了一波房价快速上涨的浪潮。
蚌埠市房产管理局相关人士预测说,蚌埠房价今后一段时间里将维持一个缓慢增长的态势。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购房市民则普遍预期,房价快速增长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平台期,因为楼市供不应求的格局在今后三五个月里不可能缓解。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二线城市房价全线飙升的同时,这些二线城市也在不断地“成长”,城市框架越来越大,大城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城市区域辐射力也越来越强。正如蚌埠市民吴先生说的那样,“一到新城区,就感觉到蚌埠有些像个大城市了。”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仅满足了本地市民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而且也滋生了强大的需求。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种需求在短期里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开发商的楼盘有价无市,必然导致房价的飙升,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
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人却感觉买不起房子,这样的矛盾不仅困惑着蚌埠市,同样也困扰着我省乃至全国数以百计的正处在成长中的二三线城市。
“这就是市场经济规律,无法避免。”蚌埠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政府应当对房价进行有效地监控,减少房价的虚高水分,多建设一些经济适用房。
任何成长或许都需要付出代价。显然,如何在城市快速成长中照顾到更多普通市民的感受,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人类社会进步的福祉,正在考验着各地执政者的智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