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用户名
UID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蚌埠e生活
珠城百姓事
招聘求职
蚌埠二手交易
搜索
搜索
本版
用户
蚌埠论坛
»
蚌埠e生活
›
蚌埠生活圈
›
珠城百姓事
›
如今蚌埠火出圈,让我们揭秘蚌埠的背后。
返回列表
查看:
1778
|
回复:
0
[网眼看蚌埠]
如今蚌埠火出圈,让我们揭秘蚌埠的背后。
[复制链接]
壮哉我BigBang
壮哉我BigBang
当前离线
积分
4746
狗仔卡
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1338
主题
2348
回帖
4746
积分
鲜花
34
鸡蛋
0
陆军上校, 积分 47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4 积分
陆军上校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23-11-7 18:12:3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壮哉我BigBang 于 2023-11-7 19:18 编辑
蚌埠
如今早已火出圈了,特别是今年由一部电视剧《长月烬明》热播让蚌埠火爆线上线下。
在电视剧《长月烬明》热播期间且游客打卡蚌埠时有细心的游客发现,剧中“冥夜”(东海蛟龙)和“桑酒”(蚌族公主)两个角色与蚌埠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珍珠女”这两大城市文旅地标不谋而合。
位于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区的中国南北分界线雕塑高39.9米、重100吨,它由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创作,雕塑中间由八根钢管组成,蓝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征北方寒冷,红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征南方温暖,雕塑顶部有条巨龙飞舞,这与龙子湖传说相契;雕塑底部是我国传统四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雕塑,雕塑中间的一颗青铜珍珠表示蚌埠地处南北之间。
由于我国的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蚌埠地处淮河中游、横跨南北,蚌埠汇聚了南北文化,这赋予蚌埠独特的人文风情,同时蚌埠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
珍珠女雕塑被戏称为 “歪歪精”(某音 姚大:好歹我也是坐拥千万粉丝,竟然搞不过一个歪歪精),这源于蚌埠“珍珠城”的传说。该雕塑位于蚌埠张公山公园临近东海大道处,蚌壳为全钢结构,高19.8米;中间的珍珠女雕像为汉白玉加工而成、高5.8米,珍珠女双手捧持珍珠,站在形似水浪的底盘上,造型新颖、动态优美。珍珠女雕塑又叫“珠蚌迎宾”,迎四方来宾。
“北方说,你是南方;南方说,你是北方;北方和南方牵着手,坐在高高的淮河岸上……”,这描绘的就是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蚌埠。《尚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蚌埠又称“珠城”。
蚌埠呈现了华夏文明远古。人类文明大多离不开江河的哺育,每一种文明的跌宕起伏都与大江大河的潮起潮落紧密相牵。追寻蚌埠文明,也要从“四渎”之一的淮河说起。3万年前,蚌埠气候温润,植被茂密。五河县西尤村遗址的发现,铺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逐水而居、渔猎繁衍的生动图景;双墩遗址出土的7300多年前具有表意功能的刻画符号,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揭秘中国文字和中华文明起源;面带微笑的纹面陶像,展现出的东方神韵,开启与先民跨越千古的时空对话。4200多年前,大禹治水,在今蚌埠荆涂峡劈山导淮,娶涂山氏女娇,为治水患新婚即别,行走九州,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佳话。涂山脚下禹会村禹墟遗址发掘出祭祀台基和大量具有明显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器,揭示了数千年前华夏文明在蚌埠地区融合发展,生动再现了“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宏伟场景,有力印证了“夏之兴也以涂山”,是华夏民族形成也是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根脉。
《候人兮猗》,开创“南音”之始;乐舞《大夏》,堪称舞蹈之首,这些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渊源。“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父子多次到涂山之巅的禹王宫拜祭大禹,苏轼留下了《濠州七绝·涂山》《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等诗篇,苏辙在《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中写道:“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赞扬了大禹治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千百年来,大禹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丰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淮畔珠城承继大禹精神,正以千帆竞渡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文明发展的壮美篇章。
红色基因很早就在蚌埠传承。悠久的岁月为这座城市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而历史的风云则在此掀起了更具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浪潮。
1911年12月7日,一声汽笛长鸣打破了古渡渔村千百年来的宁静,津浦铁路全线通车,蚌埠正式开埠,成为连通南方和北方的重要节点,新思想碰撞激荡、革命之火熊熊燃烧的战略要冲。那一年,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淮畔大地,淮上革命军与清军相持激战,留下了“神州魂,义士血,淮山淮水增光烈”的雄词壮语。五四运动一声春雷,激起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安徽第一个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工会组织——蚌埠铁路工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26年1月,蚌埠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蚌埠特别支部成立,相继在南京地委、上海区委的领导下,翻开蚌埠革命史崭新一页。从蚌埠特支恢复组建,到成立长淮特委(蚌埠特委)、小蚌埠党支部、中共蚌埠工委,党领导沿淮人民开展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与全国人民一道踏上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漫漫征程,一路冲破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用忠诚与信仰书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蚌埠人民不会忘记,为了保护新生而弱小的革命之火,年仅24岁的杨兆成烈士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小南山麓慷慨赴死,成为安徽第一个为革命而牺牲的共产党员;两任长淮特委书记陈履真烈士和朱务平烈士,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珠城大地不会忘记,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彭雪枫将军开辟了全国19个红色抗日根据地之一——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怀远县龙亢镇创建新四军第四师,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伟大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蚌埠地区成为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和人民解放军进军江南的谋划之地、支前基地,孙家圩子成为渡江战役军事指挥中枢和华东地区政治决策中心,渡江战役总前委在这里运筹帷幄,剑指江南,组织草拟《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一时间,街头巷隅,车水马龙,支前物资从这里分装转运;淮水之上,架起浮桥,各种船只从这里挂帆启航……这些都生动诠释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赓续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蚌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红岁月里,在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始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努力治理淮河水患,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制造了安徽省第一台空压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冰箱,拥有闻名全国的“五大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今,蚌埠自主研发生产出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成功下线全国首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8.5代TFT-LCD玻璃基板,成功投产国内首条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线等诸多创新成果,这已成为蚌埠最鲜明的印记;蚌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诸多国家战略和重大平台在蚌埠相互叠加,已经成为蚌埠市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众多国家级金字招牌已经成为蚌埠市熠熠闪光的名片,珠城儿女正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继续前进,以昂扬姿态投身“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跨越发展新局面。
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蚌埠龙子湖南端坐落着一座古民居博览园,那里450多栋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古民居建筑群落、24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1万余株古树名木,构成了中国古建筑文明和谐共存的“露天博物馆”。
禹风厚德、开放包容的珠城大地正积极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蚌埠全面落实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各国政要、专家学者、各界宾客将在蚌埠汇聚,共襄文化盛会,共同谱写“美美与共”新乐章。
蚌埠是个有山有水、宜居宜游、汇聚南北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大家走在蚌埠即可感受蚌埠的文化魅力。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于 2023-11-7 19:48 审核通过
收藏
0
分享
顶
0
踩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变色卡
抢沙发
返回列表
如还没有认证手机号,请点击认证>>
文明上网,不传谣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