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夜寒露为秋叶换了妆,远处的山丘上,绿黄橘橙红几种颜色也轮番上阵。秋意,越来越深了......
今日22时6分,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自此,告别了秋明空旷,白日渐渐幽晦,归鸿急于南飞,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过后,清晨秋雾渐起、黄昏温度骤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成往事,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节气三侯
1.鸿鴈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在农历八月先到的为主,在农历九月后到的为宾,所以称鸿雁来宾。
2.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3.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民间登高习俗更盛。
蚌埠天气
蚌埠今天白天多云,东北风微风,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4℃,预计明天天气多云。
寒露习俗
1.观红叶
寒露节气,民间有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2、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逐渐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3、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百姓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
4、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食物
1、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2.饮菊花酒
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养生
随着气候逐渐转冷,世间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和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预防寒邪的侵袭,促进自身阳气的收敛与保养,是这个时节导引与养生的重点。
颈腰脚,三保暖
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暖脚: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酸甘润,解干燥
随着人体阳气收敛,养生需遵循“收”的原则,保养阴精,以顺应秋冬养阴的原则。仲秋至深秋,燥邪当令,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因此,秋季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 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因此,秋季适宜多吃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喝足水,防脑梗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脑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另外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天虽凉,情愈暖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