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 0 次
组织活动: 0 次
- 鲜花
- 202
- 鸡蛋
- 15

陆军上尉
|
花开柳舒之时,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万物在此刻勃发生机,人们也走出寒冬的束缚,开始走进大自然感受那春天的活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踏青植树,祭祀扫墓是延续中华民族千年的传统。但如同诸多的传统习惯一样,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地方,也有许多封建糟粕需要改进摒弃。关于清明祭祀的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了。传统的祭祀多以烧纸、放炮等方式进行,目的是追思先人,缅怀过去,教育后人。不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习俗却显得欠妥当:首先,烧纸污染环境而且纸张是由木材所制,换句话说,烧纸等于在毁木;其次,燃放鞭炮造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而且噪音污染也同样受人关注;再次,私家车短时间内集体出行,尾气排放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且道路拥挤可能会比较严重。
近些年在蚌埠市及全省至全国,都在推行“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既给人们提供追思先人的场所环境,同时也解决了过去祭祀带来的诸如上述的问题。但是清明时节的文明祭祀却一直推行缓慢,传统观念是其中最大的原因。其实,在中国古代,清明祭祀并不焚烧纸钱。几千年来,清明节与寒食节融合,传统上是禁止烟火,古人“寒食上冢,不设香火。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加以修葺坟墓,供以佳果,由此产生了许多清明食品,如江浙的青团,山西的凉粉,福建的润饼等。直到清朝,才产生了燃烧纸钱的风俗。传统因时代而变更,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情势下,文明祭祀,不烧纸钱也是中国人顺势而变的优秀品质。
中国人的传统祭祀先祖,在追思亲人不忘根本之时寄托着对未来的展望。农作物在此时快速的成长,人的生机在此刻迸发。人们举行着各种户外活动迎接春天,植树插柳放风筝。“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清明节与亲友们相聚,追念了先人,更是与今人促进了感情。珍惜眼前人,这才是清明祭祀的主要目的。
文明祭祀一样可以表达我们的追念之情。鲜花瓜果,植树种花,燃香公祭,更有新兴的电子鞭炮,网络祭祀,微信祭祀可供人们选择。人人做到文明祭祀,改善了空气环境,也使得山林失火的几率大大降低。近些年燃烧纸钱现象的减少,体验了人们观念向厚养薄葬观念的转变。 文明祭祀更有利于中华优良传统的继承延续,我们应从现在从身边做起,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共建美好珠城。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