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二十四节气——小暑】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919

主题

1219

回帖

2980

积分
鲜花
73
鸡蛋
0

Rank: 23

空军论坛工作组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7 09:11: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7日至7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

中唐 ·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然小暑“热气犹小”,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就气温而言,酷热使人难熬。但我国大部分疆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在小暑期间,阳光和降水都很猛烈,对于农作物生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暑时节有两个重要的气候特征,一个是“出梅”,一个是“入伏”。阴雨不断的梅雨天气在小暑前后结束,如苏轼在《舶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三时,为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的是东南季风。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在夏至之后半个月左右,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此时正是小暑时节。


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之间,我们会迎来“入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酷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民间谚语生动地形容了这段时间的难熬。此时气温高、降水多,水汽蒸腾,人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宋代诗人陆游都曾感慨,“坐觉蒸炊釜甑中”,可见小暑难耐,古今亦然。但如果缺乏降水,造成伏旱,也不是农人愿意看到的。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

中唐 · 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时,许多农作物和蔬菜瓜果已经成熟,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对于农人,小暑也是收获的喜悦时节。由于小暑气候酷热难耐,这一节气也发展出许多“食补”的习俗,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消耗大、湿气重,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手足水肿等症状。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解暑、健脾的食物。传统中医认为,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养生之道,符合“冬病夏治”“治未病”的辨证诊疗之道,民间一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养生经验。



现代都市的人们距大自然愈行愈远,车水马龙的喧闹,让久居城市的我们难听到在乡间才能享受到的虫声、蛙声甚至蟋蟀的鸣叫声。先民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呈现出天籁和谐的景象,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心存美好向往的根本。

 蚌埠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93

主题

8万

回帖

8万

积分
鲜花
640
鸡蛋
0

Rank: 19

陆军大将

2#
发表于 2023-7-7 10:48: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热天到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