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清与胡景涛及其夫人,布什及其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名家 吕思清 1969年出生,山东青岛人 。
4岁开始学拉小提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被人誉为“乐坛神童”。
17岁时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东方人。
曾受邀携五把名琴赴中南海为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奏。
名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梁祝》也是家喻户晓的乐曲。由中国作曲家何占豪及陈钢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保留原曲强烈的故事性和叙事性,柔合了西乐精彩的和弦,再由小提琴模仿中国拉弦乐器的特殊技巧,可说是“中西汇合”的典范。而吕思清则被誉为是: 唯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他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宏的视野,将这段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连梁祝的原作曲家陈钢、何占豪都不禁要热泪盈眶,陈钢更表示,吕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
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如何热泪盈眶,听《梁祝》就会如何拗断人肠。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梁祝》从1959年问世到现在,已被演奏过无数次,录音版本也数不胜数,而吕思清则被誉为是唯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糅合了西乐精彩的和弦,再由小提琴模仿中国拉弦乐器的特殊技巧,可说是中西汇合的典范,”一位从事大学小提琴教学的老师说,“从技术上来说,《梁祝》的技巧看似平凡,但实际上非常困难。高超的技术是拉好《梁祝》的首要条件。”
许多人评价吕思清的《梁祝》时说,他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宏的视野,将这段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对此,吕思清本人认为,“《梁祝》作为一个爱情悲剧,一首被称为‘中国交响诗’的名曲,仅演奏出女性的细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总的演绎上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在演奏个性上我把大悲大喜推到极点,在速度上、力度上、段落的处理上我都加强了对比,使我的演奏能达到深情处细腻、委婉,激愤处坚决、有力,我更于抗婚投坟的快板处加快了演奏速度,让音乐的高潮更具壮烈感。” 名琴 这两把琴,前一把制造于1635-1640年间,价值百万美元;新的一把诞生于1742年,价值600万美元,因为伟大的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曾经拥有过此琴,所以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把琴。为表彰吕思清在世界乐坛取得的突出成就,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的玛丽·高文女士和杰佛里·富什先生还特意从美国赶来现场授赠名琴。 说起富什先生,便不得不提及关于名家名琴巡演的潜台词。他是四清名琴巡演的忠实拥护者。 吕思清认为把名家名琴的巡演搞成一个成熟的品牌是很有意义的:“我从来都知道自己首先是一个中国的音乐家,我知道祖国的支持对于我来讲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会尽我所能来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能让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艺术生涯更有意义也更完整。现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的艺术家能在世界音乐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我们国家整体音乐水平的代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音乐普及教育、我们国家的音乐基础教育还有许多事可以做也应该做。”吕思清忙得要命,他的演出邀请很多。本恩&富什琴行还会支持他带更多的名琴回国展演。因为中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古琴收藏的队伍里来。同时,在国内吕思清要着手推出“思清”牌小提琴,为学琴的孩子们制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小提琴。同时,他还策划吕思清文化艺术中心,计划在全国各地成立连锁的思清音乐学校,让中国的孩子们具备更完善、更全面的素质。“这样,他们将来的人生品质将会是很好的”。
[ 本帖最后由 醉心湖 于 2007-7-17 18: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