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手艺人(三)铁匠
本帖最后由 日天88 于 2012-2-23 07:37 编辑位于蚌埠市禹会区海关附近,很多网友和市民应该都很熟悉我们蚌埠的(铁艺文化一条街)在很多人眼里,这里又破又脏,但在我看来却真是个好地方。这条百米长的老坝子就像一个巨大的记录着社会人文变迁的历史宝库,我总是能从那儿找到想要拍的东西。 五十六岁的老铁匠沈师傅的铁匠铺就位于这里.沈师傅的手艺是三代家传,十几岁便和弟弟一道,随父亲学习铁匠活儿,满师后进入市某汽车大修厂成为一名锻工,随后,在自家老屋的门面开了一个打铁铺。不知不觉中,已经跟那些铁块,火炉,大锤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
走进沈老爷子的铁匠铺,地上放满了各种各样打好的铁器。屋子一角是个大火炉,旁边是个鼓风机,电源一通,风进炉膛,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用大锤,小锤进行反复锻打。在锻打过程中,要根据经验,凭目测不断翻动铁钳,使之能将铁块打成可方,可圆,可扁可尖的各种形状。
俗话说“开过药铺打过铁,什么生意也不热”。可见铁匠这一行在人们心目中还是颇有分量的。但沈师傅却摇摇头说,那是在过去,现在早就不行了。想想也是,在贫穷落后的农耕时代,干农活儿的几乎家家离不开农具四大件---锄,镰,镢,锨。再加上日常用的铁锅,菜刀,剪子等物,铁匠的生意相当红火。而现如今,各种锻造厂,机械加工厂就是一个个巨大的铁匠铺。一切都是机械化设备,五,六米高的空气锤代替了原始的大锤小锤,夹板锤和摩擦压力机代替了一切传统铁匠所能做的活儿,配合默契的流水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确实很先进,很方便,但就是出不了原先那样的精细活了。”沈师傅感叹的说。“我们过去打的菜刀,现在的机器很难做出来,那时侯很讲究技巧,两片铁包着一片钢,反复折叠,展开,最后打出来的刀片里的钢片比纸还要薄,特别耐用。是那些流水线出来的菜刀比不上的。”从沈师傅的话语中得知,这两年由于滨河区拆迁改造,也没地方迁移了,铁艺文化一条街的存在更令沈师傅担忧。
…~~ 这个也接近失传 蚌埠知名的铁匠街 路过 这些工具还有市场 这地方看起来会拆,俺都是在超市买刀
谢谢楼主让俺知道蚌埠还有这许多能工巧匠,期待(四):victory::victory: 冷兵器 我就住那里,他们真的非常辛苦,以后家里需要买个刀啥的就去那里,刀的质量绝对比超市的好,且价格会低很多 这里不会就是古代打造兵器的地方吧:P 应该有人整理一下各种手工锻造方法,各种要素都要考虑到,记载下来,保护起来。也许哪天就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快要失传了哦
RE: 我们身边的手艺人(三)铁匠
玫瑰仙子 发表于 2012-2-23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这里不会就是古代打造兵器的地方吧
我告诉你,肯定不是。
RE: 我们身边的手艺人(三)铁匠
玫瑰仙子 发表于 2012-2-23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这里不会就是古代打造兵器的地方吧
我告诉你,肯定不是。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