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樽 发表于 2011-9-26 13:57:14

医风在此重树

多年的双下肢静脉曲张,一直不痛不痒,不影响生活工作,也就没当回事。可是最近它却来了脾气,静脉发炎导致高烧。不得已只能去医院做双下肢静脉浅静脉切除手术。因早有心理准备,感觉也不是啥大手术,就直接住进了蚌医附院,静等“抽筋”。可家人不放心,担心不找人会出问题(现在到处都传医德。。。。)。混了几十年,找个认识医生的人还是不难的,熟人帮找到了血管外科主刀医生宋涛。当然,找人就得按规则办嘛,于是托熟人按传说中的行规“办事”,先是约吃饭未果,然后“表示、表示”,结果居然没收。再三打听,熟人说人家坚决不收,我咋办,让我安心治病。细想或许是熟人与他太熟,不好意思接,只好等等再说。手术那天,家人忐忑不安。我是第二个手术,原计划十点多进手术室,却弄到十二点多,家人更是不放心了。进了手术室才知道,前面那个手术不是宋医生做的,时间较长,从七点多进去,一直进行了近三个多小时。我的手术由宋医生主刀,一切顺利,不到两小时手术结束。结束时护士将“战果”给我看,唉!大半碗血管啊(看着像鸡肠子)!看完护士要倒掉,宋医生却拦住了:“留给我做缝合练习吧。”哈哈 ,总算没浪费那些血管,也算做点贡献吧。手术顺利,家人总算放心了,总感觉应该谢谢宋医生。这次,家人亲自单独找到宋医生,递上“心意”,结果还是被婉拒了。这个着实出乎意料,虽然从没给医生送过红包,但是身边常有人谈论,此次亲身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医德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败坏,至少我没遇到传说中的现象,至少在宋涛身上我能感受到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

暖宝宝贴 发表于 2011-9-26 14:11:38

:$:$:$

qiqi801102 发表于 2011-9-26 14:23:38

一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能扭转医德的颓废,只有当80%的医生达到宋大夫这种行为,才能代表中国目前医德的重树。。。。中国的医疗体系已然坍塌。不知道楼主贵庚,虽然现在医疗条件逐渐发达,但就医热情再也无法回到计划经济那种和谐。患者忐忑不安的瞄着医生在电脑中敲打的数字,而医生敲打键盘的手指却跳跃着盈利和提成的欢愉。事实上,医生何尝不是当今社会体系的牺牲品。他能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那才见鬼。当患者划价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治还是不治。而不是想着病什么时间能好。这就是商品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道听途说什么医疗器械的利润,也不要谈论药品的利润,事实上,治疗感冒,或一般性身体疾病,那一次是舒舒服服把病治好的?那一次不是纠结着对医疗体系这中黑暗的愤慨离开医院的?这就是医疗体系的悲哀。
当然从内心出发,还是希望“宋大夫”这种有医德的医生越来越多,至少,把病治好了.
另外也很同情你或者很多“像你”一样的患者,本着对身体的尊重,把社会的风气把握的这么到位。同时推动着这种坍塌的体系持续前行。
现在社会,他女未的有句老话说的好:身体健康才是王道。其他所有神马都是浮云....

易羽 发表于 2011-9-26 14:27:27

这样的医生不多了

纽约喷气机 发表于 2011-9-26 15:07:13

哎。。喷气哥从小的理想也是要当医生。。。
哈哈,大家发现没有,喷气哥与当年鲁迅弃医从文有相似之处啊。。

bbtvas 发表于 2011-9-26 15:42:24

好人一生平安..

zc5382 发表于 2011-9-26 15:46:50

现在的医生看病,只要是进医院(门诊),就得“吊水”,而且不给开足量,两天后重新看门诊,再接着开“吊水”的单子,有理无理你得多花一笔费用。
前一个月,我家孩子感冒发烧。到医院看病“吊水”四天,花了六七百元。小病大治。厉害啊。
这两天又感冒了,医生无意中说出了药名。我到药房一问,此药26.98元。我到外边药店买了药,除生厂家产地不一样,规格数量都一样,价格仅5元,你们相信吗?。看来我们自己得学着做医生,不然,这病看不起啊

哈士奇辣妹 发表于 2011-9-26 15:49:52

医德有木有啊 :Q

有点纠结 发表于 2011-9-26 15:56:17

但愿医生都能这样,也但愿不是炒作

伊芝兰兰 发表于 2011-9-26 16:00:52

这样的医生不多了:L

伊芝兰兰 发表于 2011-9-26 16:04:06

这样的医生不多了:L

我不是我 发表于 2011-9-26 16:04:56

有医德的医生的确值得赞扬!

爱吧性保健屋 发表于 2011-9-26 16:23:47

楷模!!

愚人,码头 发表于 2011-9-26 16:35:13

这样的医生少的可怜。

1234567891011 发表于 2011-9-26 16:40:56

给他送个旗吧,这个他会收!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医风在此重树